美文网首页读书
历史上,一个民族一般会以什么形式消亡

历史上,一个民族一般会以什么形式消亡

作者: 雷澈 | 来源:发表于2023-11-23 22:21 被阅读0次

本篇也是读《枪炮、病菌与钢铁》衍生出的一些想法。

===

人类历史上,已经有不少民族消亡在历史中。以两河流域新月地带(大致是现在的中东地区)为例:

新月地带远古时期活跃着迦南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迦南人和传说中擅长航海贸易的腓尼基人,文化和身份都已经消失,只在圣经等典籍中残存一些记录。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0世纪建立了以色列和犹太王国,但之后犹太民族在地球上游荡了3000年、没有自己的国家,直到近代才在争议中重新建国。

迦南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之后,占领这片地区的是亚述帝国。我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观摩过记录亚述皇室猎狮的石头浮雕,比例写实、延展十数米气势磅礴。但亚述帝国被巴比伦帝国灭亡后,国家的传承也丢失了。现在中东地区还有亚述人旁支传承着自己的独特文化,但已经是微末之流。

灭亡亚述的巴比伦帝国,虽然留下了空中花园的传说,但在被波斯帝国灭亡后,国家和民族的传承已经丢失,消失在历史中。

波斯帝国后来被源自希腊的、由亚历山大大帝带领的马其顿帝国所灭。古波斯帝国留下了传承,是今天的伊朗。马其顿帝国之后,主导过这片地区的,包括罗马帝国、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不一一赘述了。

总结一下:仅这一片地区,在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中,就有多个国家和民族,登上历史舞台、然后又完全退场消亡,包括迦南人、腓尼基人、巴比伦人等等。

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中,在地球上别的国家和地区,消亡掉的部落、民族和文化,当然更多。

===

所以一个民族会以什么形式消亡呢?不仿把远古时期的一个部落也当成一个民族来看,因为一个有自己信仰图腾的部落,如果有机会发展壮大,最终是有可能撑起一个民族的。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不也是两个上古部落的领袖么。

按我们受到过的历史教育,肯定能想到,战争是毁灭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方式。尤其在远古部落时期,一个百十人的部落,同另一个同规模的部落开战,结果如果是部落A战胜部落B,那么部落B的战士会全被杀死、剩下的人成为部落A的奴隶。也即是说,部落B一个人都剩不下来,直接断掉传承,丧失发展壮大成民族和国家的机会。

当然,现代世界这种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你可以发动战争打败一个国家,但没有办法物理上消灭掉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每一个人。首先,移民盛行的今天,这个民族的人很可能散布在地球的各个国家和角落;其次,这种极度反人道的行为会受到全人类的抵制和谴责。

所以如果沿着这个思想实验往下走,还需要结合其他一些方法。

===

一种方法是通过强大的繁衍能力来消灭对手。

这一招在人类远古时期,最为直接有效。比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原来有部落A和部落B,两个部落都只有10个人。两个部落,在这片地区的人口数占比,各是50%。

后来,部落A发展出更高效的食物生产技术(比如驯化了更高产的农作物、或者驯化了可以耕田的大型哺乳动物)。因此部落A有余粮养活更多人,部落A的人口开始暴增。若干年后,部落A有1000人,部落B因为没有改良生产技术、人口规模还是10人。此时,这片区域部落A的人口占比是 1000/1010 ≈ 99%,部落B的人口占比是 10 / 1010 ≈ 1%。

此时,不需要部落A主动发起什么战争行为了。留给部落B的可使用资源本身就会变得越来越少。人口稀少的部落B,容错率也更低,遇到一场火灾、一场疾病或者别的什么意外,自然而然就悄悄消亡了,在历史的水面上留不下一点波纹。

而且,在人口占比 99:1 的前提下,部落A如果想通过发动战争来兼并部落B,实在是举手之劳一般容易的事情。

这种方法在当代社会也是有用的。

比如国家A,通过战争,占领了国家B的地区C以后,把自己的国民迁徙到该地区,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若干年后,这个C地区,主要的居住人口已经是A民族的平民。这个地区,实际就被和平占领了。繁衍几代人后,想要把一群平民从他们生长生活的地方赶走,几乎没有任何人道主义的方法可以做到。

一个国家如果有多个民族,繁衍能力较强的民族,会因为人口优势,而在这个国家逐渐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也是类似的逻辑。

===

还有一种方法是文化同化。

原来国家A和国家B,是两个民族,各自有不同的语言。因为一些原因,国家B的人开始抛弃自己的语言、学习国家A的语言。繁衍几代人以后,国家B的国民,只会说语言A,不会说语言B了。你说,他们还算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吗?会不会有一些历史契机,让两个国家很容易就统一了呢,很容易对吧。

至于为什么国家B的人要抛弃自己的语言,去学习国家A的语言,可能会有很多种原因:

1、国家A发动战争,占领了国家B,并且强制国家B的学校,只允许教授语言A;
2、国家A的经济比国家B发展得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的机会更多,因此国家B的居民自发学习语言A,谋求在国家A发展的机会;
3、国家A的文化、文艺、宗教,更加有影响力、更吸引人。出于文化上的钦慕,国家B的居民自发学习语言A,以此来学习了解国家A的文化、文艺、宗教;

一个真实的相关例子:我因为工作原因,接触过一些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基本是华人在美国的移民二代。他们的中文听说能力还可以,但读写能力基本丧失。原因在于,中文的读写能力,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要掌握那么多汉字的读写方法,需要投入若干年的时间在学校里进行系统学习才行。而中文的听说能力,往往在移民一代组建的家庭的日常沟通中,就能得到锻炼。因为移民一代的母语是汉语、英语是后来学习的,所以在家庭沟通中,大家自然而然会倾向于使用汉语。

按我接触到的情况来看,移民家庭,不是都会愿意付出时间和成本,让自己的孩子再去学习中文的读写的。

而移民二代,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得到了汉语听说能力的一些训练,但同时,在学校和工作场合中,会得到更多英文环境的暴露。对他们来说,组建自己的家庭后,大概率在家里,就直接使用英文交流了。

因此我的感觉是,除非刻意强调传承、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资源去进行文化传承教育的家族,大部分移民,在繁衍传承到第3代的时候,就被彻底同化了。

===

最后一种方法是经济碾压。

在远古时期,经济碾压的可能形态是:部落A通过驯养农作物来耕种粮食,部落B通过狩猎采集来收集食物。部落A的人能天天吃饱饭,部落B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部落B中的一些人,出于改善个人生活水平的目的,主动想跳槽到部落A;而部落A刚好缺能够耕田的劳动力,于是就欣然吸收了从部落B过来的流动人口。若干年后,部落B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移民”到部落A了,部落B自然消亡。

这个方法在现代世界,基本也是这个玩法。所不同者,经济实力强盛的国家A,有时会主动采取一些手段,去打击国家B的经济,使其“更吃不饱饭”,人员稳定性更差。

===

如果你玩过《文明》这个策略游戏,就知道“文明制霸”的方法,大致就上面这几种。但从远古时代部落竞争的策略,来看这些制霸手段的演化,可能会更容易看懂,也更有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一个民族一般会以什么形式消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bg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