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抖音上看到一个博主讲怎么解决精神内耗,看完几分钟的视频,学会了一招,对自己的大脑说“我不”。
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无限分割,稍不注意就会分心走神,有时候是被动提醒,有时候是主动为之,虽然你也知道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
比如你正在读书,突然手机响了一声,你习惯性的点开了手机 ,看了看微信,回复了对方,然后又熟练的点开视频号刷了一会,直到看到一个不感兴趣的视频才放下手机,重新拿起书。
你正坐在电脑前构思写作框架,想着怎么定标题,怎么写开头,结尾,用哪些故事,写哪些金句,你突然想起来昨天别人问你元朝有哪些皇帝,都叫啥名字,你就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出于认知闭合的需求,你拿起手机查起了元朝皇帝,等你查完了,20分钟溜走了。
像这样被动偷走或主动给予注意力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不能全怪我们,毕竟我们的大脑除了理性脑部分,还有爬行脑。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剑齿虎的点心。虽然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依然保留了不能专注的基因。
那么,在你需要专注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要有点精神分裂的特质,把自己劈成两半,一个是“爬行脑我”,一个是“理性我”,这就是“双我思维”。
当爬行我说:“打会游戏吧!”理性脑说:“我不”;当爬行脑说:刷刷抖音吧!理性脑说:“我不”;当爬行脑说:“聊会天吧”,理性脑说:“我不”。无论爬行脑说啥,理性脑只有一句“我不”。
爬行脑也要face的啊,多次被理性脑拒绝之后,也就会逐渐收敛,理性脑也逐渐掌握了对注意力的控制权。
一开始做不好不要紧,爬行脑可以一点点的妥协,理性脑也可以一点点的让步。比如你一开始实在想碰手机,可以规定时长,到点则止。
你打算读书2小时,你规定自己读30分钟可以玩5分钟 手机,当你读完2小时,你也玩了15分钟。进阶版可以设定读完1小时可以玩10分钟,高阶版可以设定读书2小时,如果提前读完规定的部分,剩余时间玩手机。终极版就是读书的时候把手机扔到你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以上是以读书举例,福格行为模型里讲如果你想专注,就远离诱惑源,增加获得难度。不想被手机打扰,就关机,实在不行,设置难度。比如我关闭了微信视频号功能,就不会老想看,还把抖音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一打开都是我不感兴趣的儿童推送,另外还有上网时间限制,自然也没有刷抖音的动力,从源头上戒断。
都说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最值钱,你的注意力在谁那,谁就赚。而你的注意力有时候十分廉价。有一些看视频赚钱的APP,你看了一个月,眼睛都快瞎了,一结帐赚了两块五,还得满10元提现。
收割注意力的高手不得不说拼多多。一顿操作猛如虎,亲朋好友齐助力,一个小时过去了,50块钱还没到手,0.1后面还有10个0.01,据说小数点后有6位。
一个人能成事,专注力是不可或缺的,专注力不仅指专注做好一件事,也指每一个时刻专注一件事。当你一出现分心的念头,就立马对自己说“我不”,就像你看到一个小偷偷别人东西,当场大喝一声,小偷立马吓跑,而对于偷注意力的爬行脑,理性脑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吼一声“我不”,爬行脑同样也会撒腿就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