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看起来有点憔悴,或许是没有睡好。我邀请她坐下,让她做了个自我介绍,彼此认识了一下。小A描述自己时常做噩梦有一年时间了,小A睡眠不好,时常失眠,最近和一个室友发生了矛盾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小A,你是如何处理矛盾的呢?室友不理我,我也假装不知道,不想撕破脸,毕竟是住在一起的室友。那你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的呢?我一想到这件事有点烦躁,然后就做事情不去想就好了。
小A并没有处理情绪,只是在转移注意力,情绪依然在体内,难怪晚上会睡不着,因为躺着什么都不做了,无法转移注意力了呀!
小A喜欢一个人独处,因为上学时妈妈不让她看课外书,不让她和同学交往,怕影响学习,所以她习惯了一个人。
小A竟然生活在如此严格的管控之下,每个生命都不容易。原生家庭中有个控制性人格的家长,这个孩子给我的感觉是小心翼翼,犹如惊弓之鸟,唯恐自己做错什么。
小A在说这些时并没有情绪的流动,没有伤心和愤怒,我感受不到她的情绪反应。她是为了保护自己屏蔽了内在感受,要不然太痛了!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吧!
每一个被伤害和忽视的孩子都切断了与自我的联结,唯有如此才能自保!可是没了自我联结就成了空心人,没有丰富的内在情感世界怎么能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呢?
小A以前觉得妈妈很强势,现在感觉妈妈也很不容易,家里的亲戚对妈妈不好。爸爸在外打工也不支持妈妈,小A一直觉得爸爸对不起妈妈。这是合理化思维,为了合理化妈妈的错误言行!同时从家排的角度看,小A是站在妈妈这边指责爸爸。
家庭三角关系就出现了,爸爸是“迫害者”,妈妈是“受害者”,她是“拯救者”。一个孩子怎么拯救家长,就是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唯恐自己让妈妈不开心。也许这就是小A的性格塑造过程。
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太重要了,要不然孩子时刻被担心困扰,有严重的精神内耗,还怎么能学习好呢?
后来小A又聊了几次恋爱失败的经历,每次都让她处在烦躁和焦虑不安之中。小A属于焦虑型依恋关系,小时候有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应,所以别人不回复小A信息,小A会很烦躁。在别人不回复信息时,小A会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
面谈持续了80分钟,超时了,小A有很多话要说,也不忍心打断。小A的表达欲望还是有的,只是内在的情绪不流动。
在我送小A离开时,她忽然问我,每天听别人倾诉自己的苦恼,会不会让自己苦恼呢?
这个孩子太为别人着想了,她怕给别人添麻烦。会啊,但是当我看见另一个人因为倾诉而疗愈时,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小A你不用担心我,我有办法处理这些情绪。
小A为什么会做噩梦呢?我想是她积压的情绪无处释放,通过做梦的方式宣泄出来,这么看来症状确实是有功能的,如果不是做梦,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小A有很多内心冲突,压抑情绪,无视自己的需求,切断内在联结,不敢表达情绪等待解决的问题。
反思我和小A的关系,今天我做了很多反馈和面质,还有指导。因为她情绪不流动,共情效果也不好。我现在能洞察对方潜意识的反应了,透过行为看到背后的需求和潜意识的模式。
我和小A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互动呢?可能是我近期内在能量提升了,我以前有讨好倾向还有不敢表达的倾向,而现在我敢于表达我的直觉和观察。咨询师是否能内外一致的表达确实很重要呢!感恩近期的成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了。
今日感悟,一个人越真实越有力量!越真诚越能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