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宝石的起源

《红楼梦》一开始便是采用了一个传说:女娲补天,剩下了一块无用之才的“废石”。那块石头被遗弃在天地之际,吸收了天地之间的灵气,有些通人性,因而可称之为“灵石。”
某一天,一僧人,一道人在争论着世间俱然很美好,但“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偏偏被灵石听到了,且是强烈要求自己可以有幸到这人间走一遭,尝尝这酸甜苦辣。无奈一僧一道只好同意,但是他们认为这是一块“蠢货”。人间不好,偏偏往人间走。
一僧一道成全了这块石头,他们用法术使得石头熠熠发光,似乎沾染了灵净的气息,所以灵石也叫做“灵通宝石”。
《石头记》的演变
文章一开始赋予石头灵性,以石头被僧道点化之后,便是开始去厉游人间,经历这世间的情感,然后开始在石头上刻印自己精彩沉浮的一生。也就是给一块石头的经历作传记。
石头有了人性,希望《石头记》可以被空空道人带到人间,成为众人饭后茶点。不料空空道人拒绝了的,因为他认为此《石头记》,一没有指明具体的朝代,二没有歌颂大贤忠臣,不值得拜读。
但是灵石反驳,此书可以作为闲适之士的消遣,且有一些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再说现在的人也不是一心执迷于仕途,沉迷风花雪月之人,大有人在。所以此文可以成为避世之人的最佳选择,可以引领一种新的阅读趣味。
空空道人心动了。便是痴迷于此书,并把名字改为《情僧录》。
后来几经修改,到了曹雪芹手中,消耗了数十载的功夫,才把此书修葺完善,取名为《金陵十二钗》。
当然这里是曹雪芹运用了神话传说,文章的构思都是他自己的独具匠心凿炼的。但是采用这种写法,使得第一回的开头有了背景的交代。为后面的小说开展铺垫,这一笔把贾宝玉的通灵宝石诞生背景点名,便于后面我们对于全篇小说的理解。
甄士隐的梦

甄士隐是一个类似于修仙的道士,修为较高,较为慷慨大方。
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
一僧一道说,三生石畔有棵降诛仙草,受了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恩惠,修了女神的模样。
刚好神瑛侍者想要到人间历劫,便是给了降诛仙草的报恩机会。降诛仙草说,自己既然没有雨露赠予他,那就用我一辈子的泪水为他流尽报恩吧!
这就是为什么,黛玉天生多愁善感,喜欢哭哭啼啼。其实在前生就已经注定了黛玉,这辈子要为自己最爱的宝玉,流尽人生最后的一滴眼泪。
所以宝黛之恋,是天生之情缘。注定一路的坎坷难走,却又彼此情长,心理里只装着对方。
好了歌
好后面就是了字。
这就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好与了,终究都是保持一个动态守恒的过程。所谓的功名利禄,死后便是近乎没人可以记得你;所谓的金银财宝,没有想到死后带不走;所谓的爱情,却在你离开后,转瞬间移情;所谓的亲情,却是父母爱远胜于子女之爱。
一切的一切,只是归咎于一个零字。
所以一切皆是空空如也。
甄士隐隐去了,一切皆是空也……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