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的女子特指有强烈或隐形女性主义倾向者。
洗澡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与自己相处,与水流相处,没有打扰。心似乎可以跟肌肤一起被洗刷干净通透。那些尘封在心底的污垢,好像也会慢慢浮起来,被看见,被清晰。
去体验了一个“有弯有直”的戏剧治疗音乐活动后,我想起那段没有被处理和清晰的友谊,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各种关系里面的内在互动模式和态度,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想到更多。
春节出游,因为对哥哥驾驶技术的不信任导致出现小冲突;小时候,因为收音机的问题挑战了爸爸的权威;有一次,不小心伤害到朋友、同事的自尊......在每一段关系里,类似的模式似乎周而复始,我一点都没有察觉有什么;直到今天,我意识到自身在这一问题上的严重性。
在男尊女卑迈入男女平等的转型环境里成长,我的个性在各种熏陶下,已经变得有点好强争胜,尤其是对男人,通常都很卡门,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甚至没有把他们当作过一个特别的性别去对待。
那些婚姻不怎么幸福的人,通常都喜欢抱怨自己的男人,说他没出息,太蠢太笨,不懂呵护和关爱,要不是自己一手把起一头家,都不敢想象会成怎么样... 那些幸福的婚姻,通常都有一位看似无能、但却无限贤惠又懂得分寸和包容的女人,她们经常赞赏和鼓励自己的先生,虽然先生在他人眼里真的不咋的,但是一点都不影响她们由衷的欣赏和崇敬。
其实每一位交往过的男生在某些方面都很优秀,只是我没有慧眼和慧心去洞悉和滋养优秀的部分,而总是把矛头指向短板。这是对人性的悲观和对自己的不自信。我要学会发自内心地去看见并欣赏每一个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今天是我斋戒的第六天,反思的主题是谦卑。那是去年一直雄踞我手机屏幕榜首的一个精神原则,我意识上知道自己要更多的谦卑,更多的聆听,少对人说教,要和言善语、多鼓励、多赞赏。可是在亲密关系里面,这些头脑里的认知和教条一点都不work,我还是我,并没有因为做了一个漂亮的手机屏,天天看到谦卑而变得更谦卑,反而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了,这种习惯性的麻木是很可怕的。
认真思忖了一下导致不谦卑的真正导因,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充斥在我的成长过程和环境中,都是扭曲的和片面的竞争思维和个体个性至思潮和模式。兄弟姐妹之间的、邻居间的、同学间、朋友间的对比;身高、样貌、学历、金钱、权利、能力等等的相互攀比。你要胜过谁谁谁、你要超越谁谁谁等等魔音一直萦绕和陪伴左右,挥之不去,压之又来。
高中之前,我感到自己优越于他人,高中之后,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方面低于他人。于是这么多年来,内心一直有一只踟蹰迷惘的犀牛,在优越与底下间徘徊。有些时候对权威抱持着敬畏的态度,有些时候又对对某些人,特别是精英人士的观点发出质疑和挑衅,失去了该有的尊重。
你要多鼓励、多赞赏, 你要和言善语、对人和蔼友善,你要... 这些正面和积极的精神原则一个个都被我背得滚瓜烂熟,不绝于耳,它们就像漂浮在空中的泡泡,一戳就穿。 它们像那青鸟,飞过无痕,从来就没有在我心上扎根。
《隐言经》里有一句诗歌“我用同样的泥土塑造了你们,以免有人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这跟圣经里面的描述有点像。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同样的爱和物质因素基础上被创造的,拥有同在的潜在能量和能力。既然那样,我们在一定层面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感觉到高傲自大,或者卑躬屈膝?
以前有位同事在做活动的时候经常说一句话“人人生来高贵”,当我们认知到人的高贵性,而且是人人都有高贵性这一点,我们还会去妄自菲薄或者对他人嗤之以鼻吗?那我们又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彰显这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性呢?
成长真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曾经我以为我懂了,经现实验证,合格的没几次。可是我也要鼓励鼓励自己,至少,在近一年里,我已经开始看见并欣赏属于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对自己的充分认可和欣赏,才是真正的强大!要不然只是活成一具被他人欣赏的雕像。加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