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见
字数:10.2万字
豆瓣评分:8.2分
我的评分:9.0分
昨天有朋友问我,这本书是心理学的书,阅读起来难理解吗?我说不难理解,没有一点的心理学的专业词语。可能这也是它成为网红书原因。
继续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开
哲人提出:如果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即使用上强迫性的学习方法,他依然不爱学习,这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代替不了他学习。
青年: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呢”?
哲人: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身边不乏父母催子女生二胎的朋友,经常抱怨,我到底要不要生?现在我可以说这是你自己人生课题,生与不生,后果都是你自己负责。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为了孩子做作业感到焦头烂额,这里提出,孩子的作业是孩子的课题,把他和父母课题分开,估计父母的焦虑会越来越少。
放开孩子,并不代表放任。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看到这里,你同意吗?不对对方的课题下定论,不插手对方的课题,这也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二、对决“人生最大谎言”
哲人提出人生最大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来自网友评论:过去像个幽灵,未来虚无缥缈,只有现在才有力量。
曾经学骑自行车跌倒小腿受伤严重,从此不敢碰自行车;曾经上课回答问题,回答错误,老师和同学们都笑话自己,从此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
曾经受过的伤害,一直困扰自己,成为自己逃避此刻成长的借口,其实就是哲人所说的缺少面对此刻生活的“勇气”。
不纠结过去,不随便放大对未来的期待值,好好活在当下。
终于写完了,感觉像和一个心理学巨人对话。全书很多鸡汤语句,迷茫的人生中给自己熬一碗鸡汤也是对自己鼓励。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欢迎你跟我一起分享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