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陈宫之慷慨赴死是曹操心中的“意难平”,那么高顺之无言赴义就是曹操真心的“成全”。
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择一主而终者寥寥无几,高顺便居其中,而这也是其难逃一死之根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既是对一个品行高洁者的赞歌,也是其孤坟上的碑文。
陈宫善变,无奈心死,舍生取义;张辽逞勇,临刑壮威,实则不甘;惟有高顺,其性高洁,无惧生死。
论武勇,高顺护吕布防兵变,败刘备、夏侯惇,陷阵冲锋,世所罕见。
论品性,死忠吕布,即便是被吕布夺去兵权,他依旧如故,未曾动摇。
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人”,大概也只有其死亡才能掩盖当世之混浊与不堪!
很显然,曹操是惜才的,但也是深通人性的,即便他想留下高顺,世俗却容不下他,且其心性也绝不可能向世俗低头。
如此,“成全”才是最好的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