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一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青年楷模的事迹占据各媒体的头条,他们用奋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作为一个刚刚跨过青年年龄极限的中年来说,我无比怀念自己逝去的青春。在这里,我想说,奋斗不仅仅属于青年。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属于那种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人。由于家庭收入少,再加上兄弟姐妹多,能够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兄弟姐妹的学费一直都不是开学就马上交的,因为交不起。我的父亲是一个木匠,他到学校做木工抵我们的学费。通常是开学过后一段时间才抵清我们的学费。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格外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当时在农村,作为农民子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读书,二是当兵。由于觉得当兵不适合自己,于是我就把读书当成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我的成绩进重点高中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由于几个兄弟姐妹都在读书,我的父亲出于现实的考虑,动员我填报中等师范学校。当时的中师属于中专,三年毕业后就可以参加工作,而且包分配。读书期间,学校还有助学金发,只需象征性交点学费就可以了。父亲的想法我很理解,尽管我内心不愿意,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其他兄弟姐妹都有书读,我还是答应了。1991年,我以全县前十名的成绩被县师范学校录取。可是入学一个月,我的心情都还不能平静下来,因为觉得那不是我要去的地方。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慢慢让我淡忘了当时的想法,开始也接受命运的安排。
师范三年,我表现优秀,年年领取甲等奖学金,毕业时我本有机会留在县城工作,可是没有社会资源的我,只能服从统一的分配,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初中任教。在当时,这样的分配还是很不错的,在农村人的眼里,已经跳出了农门,是一个吃“皇粮”的人了。
师范毕业后,我在家乡的初中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工作尽职尽责。尽管工作已经很稳定,但是我还心存不甘。我所在的镇是一个小镇,条件比较落后,每天晚上十点不到就一片漆黑。我心想:难道我就一辈子呆在这个偏僻小镇了吗?当时,调到县城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没关系,二没经济实力。
正当我做好扎根农村的思想准备时,一个消息令我无比振奋——师范生工作满两年可脱产进修。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复习功课,两年时间一到,我马上报考成人高考。老天不负苦心人,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地区教育学院,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大学两年,我是很享受的,带着工资读书,生活上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可是我还得面临毕业分配的问题,按当时的政策,教师脱产进修,原则上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大学期间,我尽一切努力力争改变这一现状。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写作,成为了系学生会干部和文学社的社长。大学毕业时,刚好得到市里一家杂志社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准备好充足的材料毛遂自荐,终于撬开了这家杂志社的大门。
当时我的关系还在家乡的那所初中,我只能以借调的方式到这家杂志社工作。由于工作勤奋,为人踏实,我得到了杂志社领导的赏识,不久就允许我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可是因为当时从乡镇调到市里工作,手续非常繁杂,编制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最终我无缘正式调进杂志社。2000年,正当我准备回到家乡重返讲台时,所在城市日报社的一则招聘信息令我喜出望外。我马上整理材料,应聘这家报社。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我加入到报社的采编队伍,成为了一名记者。由于从事文字工作是我的爱好,再加上记者的职业是我向往的职业,进入报社工作后,我正式辞掉了之前的工作。2009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我取得了正式编制,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
我很珍惜在报社的工作,作为一名记者,我用勤奋的双脚跑出每一条鲜活的新闻。我通常白天采访,晚上写作,由于勤奋工作,我的业务水平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地提升,由一名记者转为编辑,并成为报社的一名业务骨干。2015年,在报社的中层经竞聘中,我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中层领导。这几年,我带领报社的一个大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在业务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我来自农村,我的命运得以改变,源于“奋斗”两个字。我感谢我一直以来的不甘心和持续的努力。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因梦想而伟大,鸟因翅膀而飞翔”,我庆幸一路走来始终有梦想相伴,让我不敢松懈。如今,步入中年的我,还需要一个梦想的牵引,还需要去奋斗,因为奋斗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