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来非常好奇,那些著名作家都是如何走上创作之路的。所以特意搜索了5位作家的早期经历。想要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不妨一看。
毕淑敏
1、毕淑敏
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
17岁入伍,担任卫生员,军医
28岁回京,担任内科主治医师
35岁,发表200w字作品
37岁,加入中国作协
39岁,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院中文系
46岁到50岁,跟随林孟平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并博士毕业
55岁,以365w的版税收入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
莫言
2、莫言
1955年二月,出生于山东潍坊
1966年到1976年,11到21岁,农民
21岁,加入解放军,担任图书管理员,四年看完1000多册书
26岁,发表处女作
27岁,上尉
29岁,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30岁,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
31岁,发表《红高粱》
(此后,获诺奖之前,平均2到3年出版一部长篇小说)
33岁,进入作家协会与北师大研究生班
42岁,离开军界,来到报社
57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杨红樱
3、杨红樱
1962年五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18岁,担任小学老师
19岁,开始创作童话
20岁,兼任某杂志社工作
(看到作家自我简介,说做了七年老师,七年童书编辑)
22岁,发表作品
36岁,加入作协
44岁,《淘气包马小跳》法国出版
46岁,《笑猫日记》全球发行
52岁,以1850万版税,名列作家榜第三
严歌苓
4、严歌苓
1958年11月,出生于上海
(祖父曾获美国博士学位,在厦大教书。父亲也是一名作家)
12岁考入成都军区,红色芭蕾舞文艺兵
20岁,发表处女作
21岁,战地记者
22岁,发表剧本
25岁,退伍
之后,出版三部小说
28岁,结婚
31岁,离婚
34岁,再婚
35岁,《少女小渔》被李安买下版权,并改编为电影,严作家开始做编剧
46岁,跟随外交官丈夫,远赴非洲,专职外交官夫人
51岁,《金陵十三钗》、《一个女人的史诗》改编为影视,先后播出
严歌苓走上了创作之路后,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同学。后又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位于芝加哥,非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获艺术硕士学位及写作最高MFA学位
60岁,获十佳电影编剧奖
迟子建
5、迟子建
1964年二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
19岁,开始文学创作
20岁,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中文系
21岁,在师范任教
23岁,进入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的研究生班
26岁,加入中国作协,并到黑龙江作协工作
27岁,出版长篇小说
此后,平均4—5年1部作品,并获奖无数
31岁,父亲病逝
34岁结婚,38岁丈夫车祸去世
(迟子建在作品中偏爱呈现死亡,借以死亡的方式呈现出世上的人性、人情。)
相似之处:
1.多在年少时期便已确定文学梦想(20岁左右,只有毕淑敏是35岁),着手文学创作;
2.作品内容与自身经历紧密相关:莫言-乡村;毕淑敏-边疆士兵生活;杨红樱-小学老师等;
3.在开始创作后的5-8年后,发表第一篇长篇作品;
4.后期不断学习,获取相关的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
5.有一定作品后,加入作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