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培养是3+2模式,3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后2年去医院实习。我们学校有十三家附属医院,学生去哪个医院实习也是首先基于学生的意愿。前段时间,面临实习,大部分学生都提前填好了去向,有一个学生来找我咨询她应该去哪个医院实习。她告诉我她为做这个决策很焦虑,已经失眠好几天。我问她具体纠结在哪里?她说,到底该回渭南实习还是留在西安实习,左右摇摆不定。我告诉她,说把想留西安的理由和回家乡实习的理由罗列出来,哪个理由多,肯定就是心之所向嘛。她照做了,最后决定是留在西安实习。我看了她罗列的理由,其中很重要的理由是西安好吃的多,西安有海底捞......
她很高兴的做了决策,而我却失眠了。现在的小孩都怎么了?想当初,我们认为的理由无一不是医院的综合实力强、学科带头人牛、动手机会多什么之类的。从来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吃穿用度作为做决策的理由。
我很纠结这个疑惑,想到了上学时学过一个心理学的知识。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学生在做决策时产生认知失调,我在看到00后们做决策时的态度而产生认知失调,而认知失调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而认知失调是无处不在的。当你在做决定,有期望,接受一些现实事实的时候都会产生认知失调。那怎样摆脱认知失调带来的负面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提到,试着用接纳的态度,去改变认知。就像刚才的00后的决策理由,你大可以长叹一声:现在的年轻人啊!我们需要接受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观点和认识的不同,求同存异。费孝通曾说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另外,保持积极和开放的心态,通俗的说就是永远在路上。最后,借用《庄子.养生主》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