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一词似乎已经火了好久了,我对其一直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正好最近同事借到一本《思维导图》,于是我也沾光观摩观摩,希望可以为我还在筹划阶段的小说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这本书一共分五部分,由于书的前文(引出思维导图的部分)有些长,所以今天我简单归纳总结一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人脑的无限能量和潜力,分为大脑、笔记、发散性思维三部分循序渐进展开。
首先,大脑是很神奇的,左脑控制关于逻辑思维的部分,右脑控制审美艺术的领域,左右脑结合可以通过五感去感受、记忆、分析后输出自己的想法,并有补全缺失信息的“完整倾向”,而思维导图就是根据大脑的种种特性来发散、记录、梳理自己想法的有效工具。
主流的记录、梳理想法的工具是线性笔记,即从上往下、自左向右逐条记录,但这种方法有诸如关键词模糊、不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等缺点,使得大多数人的笔记成为一件费时费事又不是很好用的东西。
因此,运用发散性思维记录、梳理想法的思维导图式笔记就显得如此省时省力且有效。它通过模仿大脑,运用时间、空间、颜色、形状、联想等方法来构建一个逻辑清晰、主次分明、有序又有趣的多维笔记,帮助大脑理清想法并快速记忆,对比线性笔记,实在是非常可取的一种工具了。
书中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思维导图并阐述其优点,观点明了、循序渐进,但因为涉及一些专业词汇和扩展内容,导致刚开始看时觉得自己看的内容和书名完全没有联系,摸不着头脑,几次想放弃,但是坚持到第三部分的应用阶段后,因为思维导图是依托于大脑的思维特点得出的,因此感觉第一部分从大脑引入思维导图是有很有必要的。
由于这一部分是引导思路的,大多是定义、概念和实验结论,因此也谈不上有什么收获或者疑问,但作为后文的引导,有时间可以读一读,全当放松,没时间的小伙伴建议直接跳过,从第二部分开始了。
第二部分,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