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注释
姝(shū):美好。俟(sì):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不见(xiàn):不出现。
娈(luán):面目姣好。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草是一物。
炜(wěi):光彩鲜明。说(yuè)怿(yì):喜爱。说,同“悦”。归(kuì):通“馈”,赠送。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洵(xún):实在,诚然。
静女翻译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故意躲藏不露面,急得我挠头又徘徊。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彤管色泽光艳艳,我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女”点出女子的性格特点,“姝”强调了她的美貌。
“俟我于城隅”表明女子主动与男子相约在城角,交代了约会的双方和地点。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而不见”写出了女子的俏皮和活泼,她故意躲藏起来,让男子找不到。
“搔首踟蹰”生动地刻画了男子的窘态和焦急心理,他在等待中因为女子的不出现而不知所措,只能挠头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再次强调女子的美貌“其娈”,接着“贻我彤管”,女子赠送男子彤管这一情节,体现出古代男女之间以互赠礼物来表达情感的方式。
“彤管”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两人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男子对“彤管”的描述“有炜”,突出了彤管的光彩照人。
男子喜爱彤管,表面上是对礼物本身的欣赏,但实际上是因为这是女子所赠,“说怿女美”,“女”既指彤管,更指赠送彤管的女子。
男子通过对彤管之美的称赞,表达了对女子的喜爱之情,这种情感是含蓄而真挚的。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自牧归荑”,女子从野外采来荑草送给男子,荑草在古代文化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与爱情、婚姻相关。
“洵美且异”则强调了荑草的美丽和独特,这里的美丽不仅仅是指荑草的外观,更是因为它是女子所赠,赋予了它特殊的价值,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男子明确表示不是荑草本身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即爱情的价值不在于礼物本身的价值,而在于赠送者。
男子看重的是与女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展现出一种纯真质朴的爱情观。
静女创作背景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是古代民间传唱的歌谣,《静女》也不例外。
它产生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礼教规范,但在民间,男女之间的交往仍保留着一定的自由空间。
人们在劳动、祭祀等活动中,青年男女有较多的机会相互接触。
这种社会环境为爱情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男女之间可以通过约会、互赠礼物等方式表达爱意。
《静女》是对当时民间男女恋爱场景的生动写照,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在爱情方面的纯真情感和质朴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