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技术领域,如果很多的线程同时工作,而CPU核数有限,那么CPU就需要在这些线程之间频繁切换,如此一来就会产生性能消耗。
对于我们人来讲,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一会儿工作、一会儿刷微信,这时自己的注意力就如同CPU, 在不同的事件间切换,机器的优势在于切换过来后立马就可以工作,而我们人还存在状态进入的问题。
现在我们把手机形容成人体的器官,吃饭睡觉都不离身,手机对我们的吸引力可以排在前列。好比说,今天上午九点半,我打开电脑准备写晨读感悟,但一拿起手机聊起微信,进入话题就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你感兴趣的东西总是那么多。在注意力被挑战的事情中,这算是主动式的。
当然,很多时候,其实有很多事情是被动式,比如电话来找你,催你办某个事。我们也听过很多方法,比如给事情配置轻重缓急,清晰认知那些容易来挑战我们注意力的大坑。但总有一种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的感觉。
“离线思考”也许不仅仅是给我们的一种认知方法,拥有良好的自控去驾驭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离线操作,是一种应该修炼的能力。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给自己设立的挑战中,有一项是,想吃猪肉就亲自去杀一头猪。
这种坚决的狠劲,我们倒是可以借鉴。给自己增加一些应对注意力被挑战的策略,当自己消遣地玩手机刷微信时,记录一下时长,只要做了这件事就给自己增加对应两倍的看书学习时间。惩戒在自我管理上,有时会有发挥效用,你不对自己狠,世界就会对你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