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之一)

书(之一)

作者: 长湖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22:08 被阅读0次

书(之一)

阿欣摄影

我爱书。

我爱读书。

我爱买书。

从小就喜欢书。从小学到高中,上学学过的书本,基本都完好无缺的保留下来。不管是《语文》、《数学》课本,还是《思想品德》、《基础训练》等等,都有。大学一毕业,想想还是要与过去告别,一狠心,嘱咐母亲将这些书籍统统当废品卖掉了。

现如今,想起来,好后悔!

自打认字以后,就特别喜欢看一切有字的东西。书籍、报纸、杂志、糖纸……只要有字,都要瞅上一眼。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只有书籍和商品包装盒上有字。如饥似渴,几近于疯狂。邻居、亲戚家有课外书,可以窝在那里一整天都不回家,干爹家儿子最喜欢买小人书,常常往他家一钻,父母都找不着。

记得自己接触最早的小说,是本土作家的著作,在邻居家借的。从那本书开始,知道自己县里有位盲人作家,阅读的第一本小说就是他写的《一个女人的调动》。第一次阅读武侠小说,是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感觉到了文字里面隐藏的学问、奥秘和趣事。文字原来是这么的神奇!深深喜欢上了读书。

但那时家里还是穷。想买自己喜欢看的书,基本不可能。

父亲读过高中,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想复读,奶奶不让,让父亲回家做工挣工分。父亲一气之下,把读过的课本、笔记之类的全部付之一炬,安心务农,只留下一只永久牌的钢笔。

现在,我能深切地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尽管父亲已经去世近三十年了。

阿欣摄影

我也明白了,那时的家里,为什么看不到任何书籍。要知道,改革开放前,农村里有一位高中毕业生,那是相当了不起的!

父亲安心务农了。农村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父亲毕竟算是农村的文化人,和母亲一道努力,没几年就单独新建了瓦房,和爷爷奶奶分家过了。

尽管如此,家里还是没有书。记得每年父亲必买的书,就是《农家历》,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每年一本,我家必买。空闲时间里,出去学习的课本和资料,我基本上就是捧着这本《农家历》看过来的。《农家历》里面除了周历意外,有很多关于农业生产知识和百科知识,港真,我现在的很多生活常识,就是从这里面学来的。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建房子还不时兴建水泥的平顶房,父母建的是砖木结构的瓦房,前面的三面墙用自家烧纸的红砖砌就,后面是一堵土砖墙,土砖也是自家踩制。坡屋顶,盖瓦。青砖瓦很贵,父母为了节省,也舍不得全部盖青砖瓦。城里的很多建筑方式已经传到了农村,就用水泥瓦。水泥瓦也要自己制作。除了水泥、细砂和瓦模之外,还需要报纸。

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弄来了很多的报纸,铺在瓦模上,再把和好的水泥铺在报纸上,按照瓦模的形状抹平,等水泥硬化成型后,就把瓦片揭下来,报纸也就附着在瓦片上。我没事干的时候,就歪着脑袋,一字一句地读瓦片上报纸里的内容。大多是改革开放还有朝鲜等兄弟国家的新闻,虽然要吧脑袋就着瓦片上文字的方向,却读得津津有味。

瓦房的缺点就是,每年都要捡瓦。因为日晒雨淋、大风、动物踩踏以及人为因素,瓦片会下滑或是破烂,一到下雨的时候,漏雨漏得厉害。父亲过世后,家里经济非常窘迫,母亲一个妇道人家,不敢上屋顶,又请不起专门的捡瓦匠来捡瓦。于是这个重任只好落到了我和弟弟的头上。

捡瓦是个辛苦差事。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水泥瓦片上附着的报纸上的“新闻”还在,觉着枯燥了,半蹲在屋顶上,就着炎炎烈日,读着十年前的报纸上旧闻,也觉得很幸福,没那么辛苦了。

随着年轮的增长,屋顶上的水泥瓦片越来越少,附着的旧闻也渐渐湮没。而我上屋顶捡瓦的次数也越来越少,那种在屋顶上阅读文字的经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记忆。

阿欣摄影

上高中后,自己开始买一点书了。但是经济还不宽裕,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几个钱,一年也买不了基本书。但是我还是饥渴地喜欢阅读,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室就成了我最喜欢光顾的地方。确实,感谢母亲坚持一直送我读书。我阅读的这个喜好,才能持续的延续下来。读报,让我虽然身居小地方,也能了解天下事。读书,让我全身心的沉浸在了书籍的海洋中。

那时,纸是金贵的,特别是印上了字的纸,在我眼里都是金贵的。如今回过头来看那时的自己,完全是掉进了文字眼里了。现在的我,不抱怨彼时的窘境,但感谢那时的阅读。没有那时在窘境中抓住一切机会阅读的我,就没有现在的我。

读大学,眼界逐渐打开了。其时,每个人的任何一段经历都不是无用的,每个人成长的高楼中,每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最感兴趣的还是学校的图书馆,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书籍的宝库,自己被淹没在书的海洋中,平生第一次知道,原来图书馆可以有这么大,馆藏的书籍可以有这么多!

于是,在大学的几年时间里,我基本上用书籍抚平了因贫穷而产生的困顿感和自卑感。除了上课的时间,空闲时间里的我,基本上全部泡在了图书馆里。记得自己入校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调研报告比赛,除去自己亲身经历的以外,其他所需资料全部是沉浸在图书馆里获得的,有很清晰的印象,那一篇调研报告,获得了全校一等奖。也因此,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每个星期,我都要在图书馆里,借上五本书籍,以满足一个星期里阅读的需要,那时,作为学生的我们,每个星期只能借阅五本书籍,这是上限,我每个星期都把这个上限运用到了极限。

书山有路勤为径。没错,勤读书,有好处。至少我自己觉得,这么多年的阅读经历,让自己充实了很多,也忘却了很多身份以内的东西,让自己更多的着眼于身份以外的内容。尽管,很多时候,自己的阅读其实只是囫囵吞枣而已,但于我而言,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了。相对于读书阶段的窘境,工作了的我,至少不会为了买不起想看的书而发愁。喜欢的书多了,想买的书多了,买回来的书多了,渐渐地,累积下来的书也越来越多。

阿欣摄影

人越长大,社会越进步,面临的诱惑也越多。现在的我,是如此的怀念那时单纯的自己。很难看到的电视,更难以观赏到的电影,更别说很遥远的互联网。人的内心是单纯的,能够捧一本书看上几个小时的光景,也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可如今,不得不得说,自己已经失去了抵制丰富诱惑的定力,深深地陷在网络、电视以及五光十色的欲望中,不能自拔,我无比的懊恼,无比的痛恨自己。

其实,我还是喜欢书的,特别喜欢买书!对,我喜欢买书,执着于买书。或许,心灵不再宁静的自己,不断地买书,不是为了弥补小时候买不起书的那种遗憾,而只是为了安慰自己以前那么喜欢读书的脑袋和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此刻的我,坐拥一间堆满各种书籍的书房,却是如此地怀念饥渴得在瓦屋顶上阅读水泥瓦片上“旧闻”的小时候的自己!

相关文章

  • 书(之一)

    书(之一) 我爱书。 我爱读书。 我爱买书。 从小就喜欢书。从小学到高中,上学学过的书本,基本都完好无缺的保留下来...

  • 简书之一

    东方卫视春节晚会挺好,就请的明星来说就很有代表性,显示了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包容性。当然,同时也娱乐了大众。比一百分要好!

  • 书 串 之一

    “女人从空荡荡的客厅,走进一个人的房间。她听到她的孤独叹息的声音。” “房间的灯光不太明亮,她向外望去,比起窗外漆...

  • 简书感悟之一

    今天有了互联网,让千里万里的信息得以秒传!某天有了《简书》,让千人万人的文字迷,得以在这块文化的百花圆中辛勤的笔耕...

  • 回乡偶书之一

    回乡偶书之一 最近周边朋友同事挂在嘴边的问候就是:什么时候回老家?又是一年过去了,老家的印象又拉近了,先生与几位友...

  • 兴趣之一:涂色书

    昨晚九点多开始涂,涂到10点10分左右~ 涂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也可以什么都想想~ 之前隔三差五涂一会儿。

  • 试作,简书之一

    想写字都是没时间的时候,开始写却一片空白了。 Blog荒废多时,续费之后又打不开了。 我就是想找个能踏实写字,组织...

  • 情之一书

    第一次看完「情书」后,朋友问我,是不是很美。我说是的,美丽而遗憾的爱情故事,令人感慨。 第二次看完「情书」后,久久...

  • 书事之一-----马语者

    书事之-----《马语者》 1, 说的是书,写的是事。 人到中年,早已在生活的压力下将纯真涤荡的一览无存。大...

  • 遇见——我与简书

    于万万众生之一粟, 泊千万大地之一隅。 奔百万财富之一梦, 泣百钻简书之一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cw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