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三十如果整天忙到没时间思考是挺悲哀的事,无论工作还是创业。
忙也分很多种,有的人只是因为多做了几件事,少了与人寒暄、喝咖啡和玩手机的时间,就觉得是“忙坏了”、“不得了了”,其实还是准点下班、正点吃饭;有的人是上班没时间上厕所、下班没时间带孩子,周末也耗费在各种回复碎片信息、处理各种杂事上,整个一任劳任怨的老公仆。
我们今天谈论的主角不是第一类人,“忙”只是他们心里的“无闲”,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实质性干扰。
有人说第二类人有可能是主动的忙,你让他闲下来他反而不自在,其实这是看热闹的心态和大忙人们自嘲的说法,天底下哪有什么心甘情愿的任劳任怨,他们的忙,还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还不是出于责任、让身边的人和家人生活的更好!
今天人们对忙如何看待,什么样的忙是值得的忙?
马车VS高铁
汗出多了渴,盐吃多了咸。老话讲: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忙在如今的中国,挑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理极限,更是认知极限,人们比以往产生了更多的认知盈余,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不再是靠后的需求,人们重新思考行为主导权的归属问题,人们反复追问:这事儿忙得值不值?
什么时候忙的不值?

动手的时间多过动脑
永远低头干活是不可容忍的,就好比下水游泳,你速度再快、你的动作再舒展、你能够灵活地在水里展现各种花式姿势,可最关键的还得是时不时到水面上换换气儿,它能让你活命。
工作永远被追赶,短时间看量是上去了,可如果不给时间停下来、跳出来做些思考和总结,方案永远没有改良的机会,你这边还在低着头骑着马冲刺,旁边第10趟高铁都过去了……

我们审视一下自己,如果长时间以来只动手不动脑的忙活,那就要小心了,这种情况成长只能依赖实践,可别人一次实践可以举一反三,你是做了三次还不知道其中的原理,那还怎么跟人比?
活在现在VS活在未来
盲目的忙本质上是“活在现在”,不去思考眼下的忙对未来的意义,是不是像极了转轮上的仓鼠?
忙要有忙的价值,这就要转换思路:活在未来。
主动学习
有些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问我,什么是菜鸟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一没有人脉,二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三没有长一副主播脸……
我告诉他们,主动学习就是竞争力。江湖越老,主动学习的意愿越差,因为他们要么人脉广,不需要自己有多强;要么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精力有限。所以很多人一到中年已经停止了个人成长,放弃了主动学习。
因此,在我们还有余力、还有意愿成长的时候,抓紧机会主动学习,从新评估忙的价值,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给自己留足学习的时间,我们必须像渴望呼吸一样维护主动学习的权利。

维护圈子
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达成目标的另一个法门是连接他人,维护圈子。一个人再强大,活动力也有限,圈子可以为我们增加主动学习的对象,帮助我们扩大主动学习的视野,为我们改良方案提供更多可能性,因此我们还必须留足与他人互动的时间。
这就是今天对于忙的思考,别忙丢了思考,别忙丢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