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鸟》读后感

作者: 银叶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00:15 被阅读242次

很惭愧,《囚鸟》啃读起来有点艰难。书中将主人公瓦尔特·斯代布克即将出狱面临的现实和他关于对前半生零零散散的回忆结合在一起,虽然看起来似乎有点散乱(以至于我看了三分之一才算清晰作者以怎样的方式在写什么。)但很好地串起了美国历史,以嘲讽,自黑的口吻表达出“囚鸟”既渴望逃离,又踟蹰不前的矛盾以及对时代社会这个牢笼的无可奈何。

这本书对我而言难度不小。之前从未了解过这个作者,再者涉及较多的美国历史事件,最后还有可能因为文化差异,看译本很多“黑色幽默”点get不到。书暂时只看了一遍,简单说说我的浅层收获吧。

一、关于冯内古特

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囚鸟》《五号屠宰场》《没有国家的人》。他的作品以“黑色幽默”风格贯穿始终。

我理解的“黑色幽默”就是文章看似幽默,令人发笑,实则是将外衣下的嘲讽、绝望、荒诞撕扯出来展示于人。

比如序章对于那场针对罢工工人及他们家人的大屠杀,那些描写的狙击手,警卫保卫,上尉等等,哪一个人的背景和出场不使人发笑,他们的身份和行为与这样一场严肃事件及其不符。这种“不符合”的荒诞感也是作者的嘲讽之处,细究,令人绝望。

在描述参与水门事件的核心人员的谈话以及其他政要的形象时,如尼克松,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书中他们显得很傲慢,也很“随意”。比如策划“水门事件”时防止被泄露而采取的检验楼下老头的方式滑稽儿戏,我在想,这是否也是从侧面表示当时的美国政客“不严谨”的状态。

二、关于历史

书中涉及到比较多的历史事件,尤其开头部分所提的萨柯与樊才蒂事件使我一开始分不清虚构还是现实。之后经过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一直到“水门事件”,一串串揭示了美国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状态和改变。读这本书也是一次好好学习美国历史的机会。

三、关于“囚鸟”

主人公瓦尔特·斯代布克以及他周边的同龄人,都是收获良好教育的有志青年,哈佛大学出身,甚至是他的狱友们个个都是精英背景,良好出身——全美优秀大学生联谊会的会员,医生,博士,还有无数的上过法学院的人都曾想以个人之力为这个国家奉献自己。可进入这个庞大的“运转机器”后,逐渐随波逐流,“受困”于这机器,或贪婪,或虚伪,或奸诈,或懈怠无所为。如主人公自己所说:

从来没有拿我自己的生命,或者舒服的生活,为人类冒过风险。我真可耻。

为什么这样一群精英人士最后都成为了出入监狱的囚犯?“哈佛大学出身”讽刺了什么?现如今的我们又有谁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囚鸟”?

待续……

相关文章

  • 人生恍如梦——《囚鸟》

    我在写这篇据说是读后感的文章时,看到的有关囚鸟这份作品的最多的话是——我们都是受困于时代的"囚鸟"--既渴望逃离,...

  • 《囚鸟》读后感

    很惭愧,《囚鸟》啃读起来有点艰难。书中将主人公瓦尔特·斯代布克即将出狱面临的现实和他关于对前半生零零散散的回忆结合...

  • 囚鸟

    我是一只鸟 囚鸟 囚禁之初 我想要的只有自由 我是一只鸟 囚鸟 有了嗟来之食 我想要的是更好的食物 我是一只鸟 囚...

  • ●冯内古特《囚鸟》——谁又能真正逃离“时代”这个囚笼?!

    ●冯内古特《囚鸟》——谁又能真正逃离“时代”这个囚笼?! (文中粗体字引自《囚鸟》原文) 看冯内古特的《囚鸟》一书...

  • 囚鸟

    即使被剪去羽毛 也不能剥夺我歌唱权利 我还掩藏着利爪 以清澈目光仰望天际

  • 囚鸟

  • 囚鸟

    第二章 诺言如絮随风逝 既然有想得,必然也就有所失。虽然这次失去的对他来说就如剜心之痛,但若是这一次放弃只怕心中的...

  • 囚鸟

    第三章 烟柳长亭忆往昔 夜晚的听雨亭,在花灯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热闹。绛色的火焰在灯笼里熊熊的燃烧著,两边的柳...

  • 囚鸟

    第六章 “问如来你叫我怎度芳春?已经是锁重门百无聊赖,谁愿意捧杨枝常傍莲台?步匆匆走出了大佛殿外,看飞花一阵阵乱落...

  • 囚鸟

    第七章 柳霜林这会是刚在戏里崭露头角,所以自然是比不上那些个老戏子,请他去唱戏的人也就不多。在加之自己的手,虽然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囚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sc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