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里有娃不愁长,作为老母亲,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然而即使每天都寸步不离,也总忍不住感叹,孩子长得好快啊,怎么突然感觉长大了好多?
如今宝宝一岁一个月,白白胖胖甚是喜人,加上天生爱笑爱打招呼爱聊天,深得阿姨奶奶们的欢心,因此常有人夸我说,你一个人把娃带得这么好还挺厉害的。
我自觉惭愧,因为相比于其他更用心抚养教育的妈妈,我做得远远不够,但我知道,三岁看老,幼儿的陪伴与教育,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
关于孩子的敏感期
六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学习吃饭,开始时的米粉,面汤,到后来的小米粥,大米粥,蒸的水果或者蔬菜块,宝宝喜欢用手去摸去抓,每次吃饭都会一片狼藉,有时候不让抓还会哭闹抗议。
因为之前看过孙瑞雪写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知道每个孩子特定时期都会有特定的行为,我就由着他去。
有几次在视频里被姑姑看到,她苦口婆心的劝我俩,不能这样惯着宝宝,养成坏习惯以后改都改不掉的,孩子爸也跟着担忧。
我很坚定的说,现在正是处于这样的敏感期,他想用手去感受食物的温度,形状,过段时间自然就好,再说了你见过哪个大孩子还会用手抓饭吃的?
三个月后,宝宝真的不再用手去抓碗里的汤了,而是学着我们的样子用起了勺子和筷子,虽然不怎么会用也吃不到嘴里,但那认真努力的样子着实可爱呢。
而孩子爸也终于相信了我和我看的书,每次起意见不和时就会来一句“听你的你看的书多”。
还有一段时间宝宝总是扔东西,帮他捡起来他转手又扔掉。我知道又一个敏感期到来了,于是经常变换着东西给他扔,从容易抓握的曼哈顿球到越来越难抓的其他物件。
他有他扔东西时的开心,我也有观察他的乐趣,比如同一件物品,开始几个回合他需要好几秒钟才能抓起来扔掉,最后的时候能够用极快的速度去完成同样的动作。
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是专注的,更是快乐的,同时又锻炼了反应的灵敏度和手眼的协调性,真是一举三得,需要的仅仅是家长的耐心陪伴。
这个敏感期,大概持续了三个月。
可是有的大人觉得孩子扔掉东西是因为不喜欢或者发脾气,就把玩具放起来不再给他玩,没有了解到他还有扔东西的需求,就错过了这样的敏感期。
关于敏感期,有个词叫做“顺其自然”。
孩子吃手吃东西,你只管洗干净了给他吃就好。
孩子喜欢扔东西,你只管配合一次一次捡起来给他扔。
孩子喜欢用手抓饭,你只需辛苦一点每次饭后清理战场。
甚至孩子开始讲脏话,你也不要大惊小怪,或听而不闻,或事后教育。
陪孩子度过并战胜一个又一个敏感期后,相信你得到的就是梦想中的小孩。
当孩子越来越不需要你
前天晚上把孩子放家里我去上舞蹈课,回来已经将近十点,我这边冲凉他那边他已经嗷嗷待哺饿得不行了,后来跟孩子爸商量先买罐奶粉备用。
第二天奶粉买回家,两口子都有点激动,我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给孩子冲奶粉,很好奇他会不会喝,孩子爸是希望孩子最好不喝,这样以后就不用买奶粉了,毕竟喝的都是真金白银啊!
孩子爸以为我早想给孩子断奶重获身体和饮食自由,其实我心里是极不情愿或者说不舍得断奶的。
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里说,妈妈乳房是孩子第一个客体,而他与第一个客体之间的关系会内化到性格当中。
按需哺乳会给孩子带来满足,自然离乳则不会给孩子带来分离的伤害,可是很多宝宝按需哺乳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母乳是连接妈妈和婴儿的纽带,是最亲密的亲子时光。
当孩子累了,困了,委屈了,生病了,任何时候,母乳都是最好的安慰。
看着孩子躺在身边,边吮吸乳汁边安静地甜甜的睡去,也给了母亲最大的满足感。
可是断奶以后再也不会有如此亲密的亲子关系了,孩子会越走越远。
学会了自己吃饭,他不再需要你喂,学会了走路,他不再需要你抱,学会了说话交流,他不再需要你做与外界的翻译和桥梁,直到有一天他羽翼丰满,一飞冲天离你而去,你会发现,他终于不再属于你。
那个时候你能做的,也只有放手与祝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希望自己能担得起“好妈妈”这个称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