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产品时,踩过很多坑
我刚开始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平时的工作,倒是像个技术工,基本都在写技术文档,尤其是产品需求文档。
因为一开始并不知道一份产品需求文档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应该做成什么样。写得洋洋洒洒,担心技术看不见核心内容;写了零散几页,又担心别人觉得自己懒、不会写。
所以只能跟大家一样,上网找,到处刷网上的教程和干货,到处找别人分享的“规范模板”。
参考别人的模板,“套一下顺序、添加个前置条件、备注说明、流程图,修饰一下用词”,看起来就像模像样了。
但在真正到了工作场景的时候,恺恺才发现大多数模板都不能落地到实际工作场景中使用。
第一次接到比较正式的任务,团队正在忙一个商城APP的迭代,我负责辅助产出产品需求文档。老板让我先把自己会的先做好,后面再一起过。
于是我把网上所有关于商城应用的产品需求文档几乎都看了一遍,才来把常见的页面都给填充了,心想,别人也是这么做的,应该也没错。
比如用户验证的重置密码板块,也就四个步骤:关闭icon、手机号验证码新密码输入框、发送验证码、进入应用button。
到了截止日期,我满心欢喜地等待和老大过文档,觉得自己这一波应该要被表扬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踩的每个坑,背后都有根本原因
事实上,老大才翻了几页,就忍不住说了句,这什么东西?看图写作吗?
我一脸懵圈,又不敢说话。
老大只好开着投影,一步一步改给我看。
操作异常流程、用户体验细节那么多重要的点,而这些都被我这个菜鸟给忽略了!
同样的框,老大从开发视角考虑到了是置顶文案、报错状态和输入限制……而我,仅仅是用户角度能看到的提示语和操作功能描述。
老大说,如果你看不见背后的功能关系和功能逻辑,你就是产品经理里的“瞎子”。
被老大提点过后,我才开始认真反思自己在产品工作上踩的每个坑:
有时候想要尽可能把文档写得完备一些,考虑了很多逻辑问题,但越想越复杂,最后被批语言啰嗦,整体显得不专业;
有时候是对产品流程不熟悉,需求里不知道如何表述,无法将字段的数据结构、逻辑关系清晰的表达出来,在评审会上被问到支支吾吾;
有时候则是心血来潮,想要做些创新,但是缺乏开发思维,不知道技术边界,只能和开发反复确认,被各种沟通占据了大量工作时间。
然而,这些都只是表象,背后还有更深入根本的原因。
何从根本解决问题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踩的这些坑都是为什么。
当时自己刚入行,在文档撰写上没有经过严谨的文档撰写、流程设计训练;
在网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机会,没有内化过,所以更加难落地应用;
只是当时,并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在哪,也还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只好借助外力。在网上看一些视频,一边上班一边听网课。
在工作中去实践刚学到的方法论,有不懂的及时反馈QQ群微信群交流,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系统的产品知识框架,将不牢固的基础一点点夯实。
这样一步步熬了过来,终于也在公司里拿到升职的机会。之前的自己就像在走迷宫,别人只管他有没有走出来,但觉得在迷宫里奔跑的每一步,也是算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