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苦难岁月里,人的思路没打开,也缺乏想法。那个时候想到的,就是如何才能吃穿、不愁、啥事不干。要说那时的人,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由不得个体如何施展,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用当下价值观念来认知,那个时候的人,只能说活得憋屈。吃穿不愁算个啥,那不过是满足基本需求;啥事都不干,有啥值得炫耀,不就是坐吃等死。可咱们的先辈们,就是那样纠结过来,咱们的半辈子,也是那样苦闷着过来的。不少人这样总结,现在活着的这批老人,是人生经历,最曲折、最复杂、最多变、也最有幸福感的一代人。何以理解?该吃的苦、该遭的罪,一点也没少。但也赶上了百年之大巨变;赶上了“翻身农奴得解放”;赶上了梦寐以求的好生活。因为有了这样的跌宕起伏,对于当下的生活,更有有认同感、知足感、幸福感。觉得这辈子没亏、很值,绝对可以笑对人生。
有了好生活,该怎么过,对当下老辈,也是一道难题。怎么就难题了?日子都这么好了,咋就变得难了起来,这难又难在哪里?那就是吃好了、穿好了、住好了,反倒不知该咋过了。就拿吃来说吧,想吃的、能吃的都吃了,食欲得到极大满足。但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出现了毛病,想吃、有吃又不能吃,是不是有点急死人;说到穿,从过去青蓝二色,到后来的时尚名牌,想穿的、能穿的都穿过,现在都不知穿啥好了;还有住的、其它的,也都不用一一例举。物质欲望得到极大满足,精神富有却赶不上趟,该有快乐达不了标,这样的困局又该怎么解?
(本文插图湖畔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