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之变
2018年11月底,因奶奶去世回家奔丧,又去看望了10年未曾见到的外公外婆,在鄂南两县的农村中穿梭,亲眼见证了农村的变与不变。
亲不亲,家乡人。家乡最永恒不变的,是亲情。尤其是外祖父母这一辈,脚步蹒跚了、皱纹深刻了,但是慈祥的笑容依旧最温暖人心。见到外公外婆时,他们刚刚劳作归来,近90高龄,仍然能相互扶持,下地劳作,真是一种幸福!尽管外公见到我时竟然没认出我来,但是经父亲提醒,老人家恍然大悟般回忆起来,也许在外公脑海里,这才把眼前人与他记忆中那个顽皮的外孙合二为一,饭后述说起小时候与表弟一起玩耍时的趣事。英雄迟暮啊,外公当年勤奋公道,处事精明沉稳,也是带着施工队在外闯荡过的,养育了母亲他们六姊妹。在我的印象中,外公外婆二老虽是农村翁媪,一生话不算多,却言语得体到位,二老之间鲜有争执,性格刚强却心态平和,也许暗合他们的姓名,杨太和、艾刚英。如今90高龄仍然身体康健,饮食正常,实在是二老的福份,在北去的飞机上遥祝二老寿比南山。
最怀念,家乡味。陪伴他们二老的时间虽然只有大半天,却也尝到农村的美食,刚割下的韮菜包的饺子,新鲜凉拌的白萝卜,晚饭时专程从宜都赶来的幺舅还带来了自己钓的季花鱼,上午听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才知道所谓的季花鱼就是鼎鼎大名的鳜鱼。家宴一直持续到暮色苍茫,远山近岭消失在浓墨的夜色中,灯光下亲人的笑脸愈发温暖!多不舍驾车离去,沿着蜿蜒但是水泥铺就的乡村道路,仿佛一艘夜航船,离我的外公外婆越来越远了。
美不美,家乡景!家乡的景色总是那么熟悉,一点儿也不惊艳,童年的时光留在了那里。农村的道路越来越好,松滋略差一点,也几乎能够通达大部分农家。婆婆葬在老屋背后的向阳山坡上,这里有爷爷与太公太太,婆婆长眠在过世的亲人身边,日日看着她生活一生的山水农田,愿她安息!在这偏远普通的山村里,山水依旧,绿树更多,多了水泥的村道和新放置的垃圾桶,通了自来水,4G信号竟能覆盖,政府在对待这些省内边远的农村人时,没有强制或者引导集中居住,充分尊重了农民的意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燃料与快递的问题没能解决。农村烧柴火做饭仍是主流,这还是遗憾!农村的年轻人确实不多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县内的工商业工作,这是件好事!此行只见到我的二堂弟还与父母生活在农村,他刚而立之年,却已早生花发,两岁的儿子已经满地跑了,像小时候的他。他们是离爷爷婆婆坟茔最近的子孙,我的亲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