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成为前10%
在导师特训营开营仪式上,我分享了导师的几大信念,其中有一条是努力成为前10%,就是说在一个群体当中我们要尽力成为前10%。

为什么要这样做,至少有3点好处:
1、精力能聚焦,更易出成果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贪多心态,报了很多课,什么都想学,但是当你以结果为导向的时候(比如要努力成为前10%)时,你就不得不有所取舍,因为这样才能让你尽力聚焦,进而更易出成果。
2、提高自信心,更有成就感
因为有了成果,所以会让自己提高自信,同时也让自己更有成就感。尤其是当这份成果是你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时候,因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会让你的自信心爆棚,让你的成就感更大。
比如上个月我的跑量达到了100km,这件事就让我激动地飞起。
3、结果看得见,更有影响力
当大家看到你的做事结果时,你就会更有说服力,这也是做到的力量,更是影响力的体现。
同时也建议大家可以多晒你的结果,把你阶段性的成就事件进行展示。比如我每个月都会记录三件成就事件,这样的话每年就是36件,等到年末的时候完全可以做一个成就事件集,而这件事就让我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比如我的好几个培训就是有企业看到我的平时的月度总结后主动联系的我。
今年以来我每月的3件成就事件
二、投入度达到前10%
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结果的10%呢?要在过程中高度投入。
很多时候这件事情你认为很重要,你的目标也很清晰,但是为什么难以达成最终结果的10%呢,因为你没有在过程中尽全力,给你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指标,你的投入度需要能够在群体中达到前10%。注意要和群体中其他人比,因为有时候你懒习惯了,稍微努力一下的话,就会感觉自己是在拼命。

最近我在参加薛向阳老师的咨询督导团,在生涯咨询圈子,向阳老师是绝对的专业领军人物,她是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FCPA注册法务会计师,5年前从500强企业财务总监的职位离职,46岁转型进入全新的领域生涯规划,3年半为400名来询者提供了2000小时的收费咨询服务,咨询价格从单次299涨到现在的每个案例6880,是新精英极为资深及专业的咨询师。
在督导团我们这几个月来每周都有大量的作业、练习,督导及会议,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每一个作业,每一次练习,每一个督导会议都会参加,同时我也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进行分享,比如精力管理、写作、培训等,这个投入度在我们督导团是达到了前10%。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比如咨询功力的提升,向阳老师就多次夸过我,说我的咨询能力提升的特别快,同时说我身上有很多优势,比如:
积极视角,总会看到其他人(包括自己)身上的优势;
条例逻辑性很强;
有很深的学习领悟能力;
看问题很精准,力透纸背,同时擅长归纳总结。
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晰,因为我都拿了个小本本做了记录,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方法,我经常会把一些大咖对我的评价(尤其是正向的评价)记录下来,放在一起,没事了就看看,这是一个增加自信,为自己赋能的好方法。
另外通过这样的一个前10%的投入度,我和向阳老师接触的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了,我们最近差不多每周都要通一次电话,和高能高知的人在一起聊天,那收获的价值简直难以想象,毕竟向阳老师的咨询费每小时都要好几千。
其实这也是过程中投入度要在群体中达到前10%的一个重要价值,你可以因此深入链接到所在领域的行家。我们经常会说想连接人脉,但你要分清楚你链接的是人名还是人脉。
如何深度链接人脉,很简单,建立你们之间的情感账户:你在一个人身上投入的精力大了,那么对方也会在你身上投入大的精力。
现在是一个时间就是价值,经验就是价值的时代,随着线上学习的普及,我们也会链接到越来越多的人,有人是花钱来学习,有人是想免费获得帮助,可能事后还不懂得感恩,那么对方肯定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花钱来学习的人身上。
同样是花钱来学习,但是每个人的投入度又不一样,对方肯定更愿意把更多、甚至是更优的精力花在投入度更高的人身上。

这就是跟随式贴身学习,我每年都会花好几万学习,而这几万有80%都只是花在了某几个人身上,虽然我报的课程很多,但是我的精力80%也只是投入到了这几个人身上,因为这才是跟随式贴身学习的核心关键。
三、事情开始之前投入度达到前10%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秘诀,会让你更加事半功倍,就是任何一样事情做之前就让自己投入程度达到群体的前10%。
在我参加一些课程学习的时候,我都会提前花精力预习,比如在第一次参加咨询师实战班之前,在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咨询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几个咨询,当时真的是满头大汗,遇到了各种挫折,但是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走入课堂后,完全有一种这个课程简直就是在给我答疑解惑的感觉,所以课堂上投入度特别高,效果也特别好,课程结束后直接就开启了收费咨询。
再比如参加培训师课程时,我自己先组织了线下分享,自己讲了好几个小时,然后让大家给我反馈,当时也是带着一堆问题走入了课堂,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是出奇的好,培训功力大增。
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简单到我们在上小学时就都在应用,就是课前预习,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却忽视了这个简单却极其有用的方法。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要学的比较多,我们采取的方法往往是花大量的时间在过程中去学,而忽视了在开始之前的预习,因为你可能会认为,反正老师课上都要教,现在花时间预习,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其实大错特错。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采取的预习方式太简单造成的。首先而言,你的课前预习不仅仅要停留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你要和过去的一些经验产生链接。
比如你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三叶草,这是一个特别好用的判断当下状态以及如何调整当下状态的模型,那么你不仅仅要知道这个模型包括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拿它去解释你过去的一些现象,甚至通过思考想一下该如何来调节自己的状态。如果你自己的状态很好,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该如何去帮助别人调节它的状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疑问,那么恭喜你,你就可以带着这样的疑问走入课堂,势必会让你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叶草模型(出自新精英古典)
同时在预习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了解我们自己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练习及思考,你会越来越知道自己平时擅长的知识技能,以及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而且这个过程你也在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能是事,也可能是人。
比如你追求你喜欢的人的时候,是不是在追求之前就需要提前做一下功课,了解对方的爱好以及饮食习惯、成长经历等,同时你是不是也需要评估一下自己,以及考虑一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该如何表达及相处等。
这个过程就是预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在在我的很多课程中,我也在采用这样的模式,提前给大家布置作业,让大家提前预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所以我们要努力成为前10%,而要达到这样的结果,就要让自己过程中投入度达到前10%,而其中一个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在做事情之前投入度就达到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