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永远和我们形影不离,中国人从日月中读出了万千世界和人生哲理。
“日”就是圆中一点,太阳之下,中国人精进不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没有汗滴脚下,如何有谷粮万千?勤劳的中国人,用汗水赢得衣食住行,深信天道酬勤。“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汗流浃背又何妨?中国人从来不怕体力上的付出,惟愿有付出有所获,他们坚信日光下的勤奋劳作定不会被辜负,日光下的汗流浃背更应该被珍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个人是否应该以体恤之心对待米面菜蔬?
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人的行为和天地协调,与日月相随,月亮最懂人心。苏轼被贬黄州,所有人都离他而去,只有明月浩荡,不离不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尔”?生命中和你共享热闹的人很多,但和你共度寂寞和失意的有几人?要珍惜此时的朋友,患难之中见真情,患难之交不可弃。“月”最懂人心,那些无法向人倾诉的心事,月亮都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人间苦难多,如果承受不了,天上还有一个世界,风光霁月,可以供我们暂时逃避疗愈伤痛。明月千古,流照人心,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是一支清远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皓月千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对明月悄悄诉说。
日月有个共同点,就是有光明。活在世上,我们要做一道光,穿越黑暗;要做一道光,温暖他人;要做一道光,让自己活出生命特有的质感,光明磊落,用一点浩然气支撑岁月的苦难和蹉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由日月,中国人想到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昼阳夜阴,一切都是阴阳的平衡和统一,四季更迭日月轮回中,气象万千的景象呈现出来。山北水南为之“阴”,面对着浩浩汤汤的流水,孔子长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光阴看似无形其实也有形,在一呼一吸之间,在朝升日落之间,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聪明的你告诉我,你是否辜负了每个如花的朝夕?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刚健自强固然可贵,但是没有生命的柔软,如何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水最柔软,却能穿越山山川川,汇聚力量,以涓涓溪流成汪洋大海。谦卑如水,柔韧如水,持守如水,恒久如水,最终获得一种成全。熟透的麦穗低着头,告诉我们既要有面对阳光,蓬勃生长的壮心和丰硕,更要有谦卑和内敛去迎接可能的赞誉或毁灭,福祸相依,中国人最懂辩证法。
甲骨文中“有”是一个刚刚长出来的草木,像牛头上的牛角,“无”写出来其实是“半有”,中国人的智慧就藏在文字中。我们执着在“有”,有钱、有身份、有地位,却不知道没有德行,很多有的东西是守不住的,想《红楼梦》四大家族富贵不可限量,钟鼎之家,奢靡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等到大厦倾倒,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离合悲欢,惨不忍道,如王熙凤、宝玉都难逃厄运,真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倒是愚痴如刘姥姥反而得享天年。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滚滚长江淘尽俗世英雄,然是非成败转头空,只剩下青山隐隐,绿水长流。
太多的“有”让我们忘了“无” 的可贵,无病无灾无烦恼,就是神仙,抛却功名和得失心,不为俗世所累,举世毁誉不弛于心,得也从容,失不沮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从容过好这一生。“如何过好这一生”?是世间永恒的话题,这话题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要用一生来回答。
老子说得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中国人最懂舍得,“舍”其实就是一种“得”,及时的断舍离才能让生命少些负累,舍去才能一身轻松,你敢舍吗?你敢不要吗?
什么得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自我的精进要每天进行,做学问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一步登天,更难一气呵成,要“拿得起”;同时要“放得下”,放下一切,尤其要放下自己的妄念和偏见,去探索事物的规律,获得大智慧,进而实现无为而无所不为,与天地精神共往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生于天地之间,若过客,倏忽三万天,我们如何书写好生命的编年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