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六段有效演讲
六段有效演讲™之演讲时间把控的技术

六段有效演讲™之演讲时间把控的技术

作者: 东小七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22:10 被阅读30次

今天分享的核心主题叫做“演讲时间把控的技术”。对的,我将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种把控演讲时间的技术。既然是一种技术,那么也就意味着,通过一定时间的刻意练习,它是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一种技能。

在我们所处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其实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相信很多伙伴在现实中也都是深受其害和深恶痛绝的。比如,大家在工作会议上,当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领导突然站出来说“我来简单的讲几句...”然后brabra...讲了一个多小时,而且他所讲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不断重复会议里的内容或者延伸到无关方面的,反正他有话要讲,我们就得听(在领导讲话的时候,敢公然离开会场的,相信也不多)。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参加会议的人来说,我想这一定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会议体验!

其实,在咱们这个演讲社群里,就有很多伙伴是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的,又或者在不远的将来即将走向领导岗位的。当我们成为了别人眼中领导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时间把控的问题了,要不然,很可能我们就会变成当初,我们自己都不喜欢的那个人了。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说,是吗!?

在的多数情况下,其实,没有谁愿意去故意拖延演讲的时间,因为这样做并不会给演讲者带来什么明显的好处。而演讲时间的延长,很多时候,并非是演讲者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是因为他自己也难以把控这一点,要不然就不会存在刚才所说的那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了。

演讲时间肯定是可以把控的,只不过是效果是否打折、控制得是否明显的区别! 而我们作为演讲的分享者,追求的当然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以相对隐蔽方法手段的进行对时间的把控,甚至是提前对演讲分享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管理。

关于演讲时间的把控,如果做好接下来的这3部分内容(共9九种方法手段),基本上,就可以避免演讲时间失控的问题了。这三部曲中,我们又把它称之为“讲前2部曲和讲中1部曲”

课程大纲

第一部曲


第一部曲

明确主题和目的

在准备一场演讲时,我们需要问下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演讲?我想传递什么信息?想给听众带来什么价值?如果这些连自己都说不清楚,那注定不会是一个有效的演讲。没有主题没有目的的演讲就是一个人的自嗨!在演讲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演绎得多么的惟妙惟肖,也不是妙语如珠,而是对于听众来说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围绕主题而阐述观点。

案例:韩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三星集团,他们对于会议的管理就非常的严格,开会前必须要有明确的会议主题和目的。在会议准备的PPT前3页,必须显示会议主题,做到主题明确。

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明确主题的会议,就好比让大家一起过来喝茶聊天,完全是在浪费大家的生命,而没有准备的会议就等于一场集体谋杀。

明确的主题,对于会议来说十分重要,而对于演讲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主题和目的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分享内容的质量上,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分享过程的控制,没有确定主题的演讲,就像聊天一样,没有固定的内容、没有可以预见的终点,这往往就是导致演讲时间的失控的罪魁祸首.

所以说,演讲时间把控的首要因素,就是明确主题和目的.

尽可能的写稿

说到写稿,我相信有很多伙伴会跟我当初刚开始站在台上分享前的心态是一样的,那就是觉得:哎呀,我的分享就10分钟或30分钟,我还要费时费力,花大量时间去准备稿子,这太浪费时间了,效率太低了!这种心态,其实我是十分有共鸣的:

刚开始做培训讲师的时候,因为需要站在台上讲一些十分基础的课程(比如企业文化啊、FAB销售技巧等等),我的导师就特别的嘱咐我:利东啊,刚开始讲课我建议你把要讲的内容,一字不漏的写下来,这对于你的成长会很有帮助的。那时候,我不仅不认同她的说法的,甚至有点抵触。因为需要分享的内容太简单了,不就是企业文化讲讲公司理念和发展历程吗,而且写稿子,说实话,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就想啊,有这些写稿子的时间还不如去多准备一下课程中的其他内容,比如分组道具啊、工具表格等等(因为上课是需要用到这些东西的)。但是经过1次上台分享实践之后啊,我们进行了内部总结,当时,导师就问我:利东啊,你是不是没有写稿啊?我还有点不好意思,说:~嗯~是没有写很多,但我有写了提纲也写了开头。 她说:你的开头确实还好,但在后面在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经常会不断重复一些知识点,绕着一个点做简单重复的冗余的表述,既浪费时间也没什么实际效果。

哦!原来写稿子,不仅可以让我思路更加清晰,还可以避免为了有话可讲而不断的在一个点子上绕弯子,浪费课程宝贵的时间。从哪以后,我也就开始慢慢的养成了写稿子的习惯,碰到哪怕是一个简短的会议分享,我也会在稿子上写下大纲和关键语句,如果时间充分,我就会把它全部写下来。

有一句挺有哲理的话,我蛮喜欢的,也分享给各位热爱演讲的伙伴,这句话就是“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分享前,花一点时间写下稿子,对于把控整体的分享时间大有益处,这,也是快速掌握把控分享时间的关键步骤之一。

删除废话

前面,我们既明确了主题和目的又写了稿子,那接下来就是“删除废话”了。也就是,删除那些跟我们要分享的主题无关的内容、可有可无的语句。跟主题无关的内容,大家相对容易辨别,但“可有可无的语句”更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先给大家看一段文字案例:

案例-来自简书《改变分享稿事件记录》的文章节选https://www.jianshu.com/p/9811197e2fcd

案例片段

大家先花一点时间,对比以上两段话的区别

(其中-第一段文字中,红色部分,是直接删除的内容;紫色部分是删减+调整的内容)

这段文字当中,整体删减和调整下来,在没有改变原文主旨思想的前提下,比原文减少了30%的内容,这相当于我们删除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无效的表达内容,为真正重要的核心内容保留了更多的分享时间。由此可见,在确定主题和目的、尽可能写稿之后,删除废话,同样是一种有效把控演讲时间的重要方法!

前面分享的是第一部曲,我自己会归纳为“讲前演讲稿”阶段里三个有效控制演讲时间的技术,那演讲稿准备好之后,也就到了第二部曲“讲前试讲”的内容了,这一部分同样有三个小模块。

第二部曲

首次试讲

稿子准备完毕之后,一定要找个地方讲一遍。这就像我们国家铺设高铁轨道,当我们完成了轨道铺设的时候,就需要用列车进行一次低速的试运行,看看是否有一些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首次试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有些话,只有你真正的说出来了,才会感受到它语气是否合适,整体是否流畅。试过一次,对于演讲时间的把控也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是否需要再次调整或者改变。所以说,演讲也像一列高铁,经过首次试运营,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正式运营,以及全程需要耗费的精确时间。

调整内容、语速和精简度

经过首次试讲之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类似于前后内容衔接不顺畅、语速不够协调、表达不够通畅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首次试讲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就拿语速来说,在中文的表达中,200-300个字每分钟的表达语速,是相对合理的语速区间,在这个语速上,听众也相对容易接收理解。比如下面这段话,大家可以一起听着,感受一下:

案例:北京时间6月16日21点,在很适合中国球迷观看的时间,梅西终于要登场了。世界杯D组第一场比赛,由南美劲旅阿根廷迎战冰岛。2年前欧洲杯上冰岛惊艳的表现,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这支“黑马”。极具人气的阿根廷,和不甘当配角的冰岛,谁能笑到最后?三个关键因素将决定比赛的走向!

上面这段文字,共129个字。正常表达应该是在30秒左右(也就是每分钟语速250个字)。语速明显少于200个字每分钟,1分钟才讲完,那就太慢了,听众也会感觉特别不舒服;反之,语速高于300字每分钟15秒就说完了,那也太快了,容易导致听众,跟不上你的节奏。所以说,以上两种反面案例都是不太可取的。合理的调整自己的语速,使自己的表达在200-300字每分钟,这样的时间是相对合理的语速区间。

也由此可见,语速的快慢,一样是我们控制演讲时间的有效手段之一,经过多次试讲之后,找到最合理的语速即可。

反复试讲

不断的重复试讲,对于演讲时间的把控有两个好处。第一,重复越多内容越熟悉,到真正讲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哪怕碰到特殊情况,需要缩短分享时间的情况,也可以灵活应对;第二,多次试讲之后,自己也一定会找到演讲耗时最短和最长的时间是多少。多次试讲之后,我相信对于演讲整体时间的把控,也就做到心中有数了。所以说,反复试讲,也是精准把控演讲时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好的,通过前面讲前的两部曲之后,接下来,我们也就进入了“演讲中”这最后一部曲了。第三部曲“演讲中”的三种时间把控方法最后一部曲中,同样有三个可以科学把控演讲时间的具体方法。只是这三种方法,相对与听众来说,会更加容易察觉,因为前面你对演讲稿的提前准备、多次的试讲练习,学员一般是看不到也听不到的。所以说,因为第三部曲的显性的特点,也让很多老师在分享时关注得比较多的内容。那我就结合我在学习《六段有效演讲™》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和自己实践的经验,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三部曲

教室内的钟表(手表、挂钟、手环等)

钟表(手表挂钟手环)作为一名培训师,因为经常需要站到台上进行分享,我已经习惯了自己带一个手表,这样会方便自己不断的校对时间和课程进度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控分享的进度。如果是在自己可以布置的会场或者教室,我是建议在教室背后挂上一个小型挂钟的,这样的好处在于我可以不用刻意的去看手表,而是随时扫一眼旁边,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时间的进度了,跟看手表相比更加隐蔽一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手表也有了新的革命性产品,比如运动手环,它就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既有手表的功能也有其他功能(好像闹钟、心律测试等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我也会把手环定一个闹钟,这样到了设定的时间点,它就会自动轻微震动提醒我,某个时间点到了,我再轻轻的翻一翻手掌,就可以把它停止。这也是一种很优雅的校对时间的方式,有条件伙伴可以试一试,是真的蛮好玩的一种提醒方式。当然钟表,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电脑上面也会有,大家只需要找到自己觉得最为合适的,就可以了。

他人(助教、主持人、提前安排的学员)

除了教室内钟表这些固定的时钟外,还可以选择能动性比较强的人为方式进行提醒和控制。在演讲开始前,提前沟通好,结束前30分钟或者5分钟等等进行比较灵活的提醒。当然啦,在提醒的过程中的方式,最好是相对隐蔽的,比如助教、主持人可以在教室的最后面一排进行单手举手提醒,如果又没有钟表又没有助教主持人怎么办呢?那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名靠后排就座的学员,让他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醒即可,当然这种方法会没那么隐蔽,跟他同桌的伙伴也是会受到影响,所以一般尽量少用学员来进行提醒(也会影响学员对课程学习的专注度)。

Flash时钟、时间进度条动画(PPT中插入flash时钟插件、设置一个时间进度条动画)

最后一种有效掌控演讲时间的方法,叫做Flash时钟或进度条动画,现在在最新版本的Office软件里,是可以直接插入时间在每一页PPT里面的。不论是flash时钟、进度条动画还是直接插入时钟,在一般的演讲分享场合,这都不是最好的时间把控的办法,因为这个时间进度,是呈现在你的PPT上面的,除了你可以看到,学员们同样可以看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听众的焦虑感,特别是到了演讲分享快要结束的时候。所以,一般我们不是迫不得已,不会使用这种方法。凡事没有绝对,如果你是用来掌控课堂上学员分组讨论的时间,那就非常好用了,因为大家都可以看到时间进度,这反而更容易把控大家讨论的时间,也就更利于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

前面给大家分享了演讲时间把控的三部曲共9种方法&手段,一般来说,我会更提倡提前做好演讲的相关准备(也就是在讲前写稿子阶段,明确主题和目的、尽量写稿子、删减废话;和在讲前试讲阶段的,首次试讲、调整内容、语速或精炼度),因为在演讲前的演讲时间管控更加的隐蔽和可控。而到了现场“演讲中的阶段”,时间控制是相对是更加被动的情况。所以啊,综合上述原因,更加推荐大家提前做好相应安排和准备。

说到最后,也想提醒大家的是,前面所有的三部曲,共9种方法手段,它们到底能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也是有一个关键的前置条件的。那就是:敬畏时间。

敬畏时间

敬畏别人的时间,不把拖延、浪费他人的时间当成是别人理所应当的付出,是演讲者应有的职业素养。

跟大家一起共勉!

谢谢大家,很开心,跟大家一起交流我的学习心得。

感谢大家能够在假期、在世界杯进行期间,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段有效演讲™之演讲时间把控的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xi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