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故乡,虽离我相隔一千多公里,却又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族里上了年纪的人说,故乡是块风水宝地,坐落在龙脉之上。
我们的先祖自宋以来便住此地,到现在已过千年,曾经在浔阳郡为官的两位先祖的墓冢,依然矗立村庄的北面,墓碑上依稀记录着来时的故事。
故乡地处大别山南麓一片丘陵地带,有高山的庇护,她四季宜人,冬天不冷,夏天雨量充沛。
故乡背靠着一座连绵的青山,这可不是一般的山。在崇山之间却有一块高兀的山峰,山间清灵幽静,修竹成林。在树木的掩映之下,山腰间藏着的是成片的寺院。
寺院始建于隋代,历经沧桑已过一千三百多年,禅宗五祖弘仁,六祖慧能便皈依于此,弘扬佛法普渡众生;那著名的佛家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出自那里,不用说也能猜到,它便是闻名的佛家圣地——五祖寺。
寺院终年香火缭绕,梵音绵绵,家乡的村民受此熏染,大多朴实善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五祖寺也成了旅游的好地方。如果你站在寺院后面的“讲经”平台上向南遥望,你会发现在最美的云彩下面有一片最美的村庄:湛蓝的天空下,那红砖白墙,或是青砖灰瓦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的,便是我的故乡。
村庄虽小,尽管在地图上都小得不可标识,但她绝对是世上最美的家园。
村庄建在一座稍高的丘陵之上,她的面前是一片开阔低洼的泥田。四季的交替却让泥田里的芬芳随之变换,一个季节便是一幅如画的风景。
春天,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中起舞跳跃,那些刚从泥巴里出来的青蛙,虫豸也随之奏乐而舞,村庄就在他们的中间;或是翠绿嫩黄一片的油菜花,惹得峰儿四处奔忙。
夏天,村民用汗水浇灌的稻穗金黄,稻花飘香,飘进村子的每家每户。
即便到了萧杀的秋冬季节,修养生息的泥田大多显出本色,裸露的泥土在冬日里安静地吸收着太阳的光芒,月亮的精华,为的是来年村民新的希望和收成。
泥田再往南边,最前面是一片高高低低的松树林,我们叫她金鸡洼,说是洼,其实是山。皆因山的形状像一只昂首威武的雄鸡,再加上每到下半年,松树上掉落的松针颜色赤黄如金,才有此得名。
翠绿的松树间有白鹤栖息。白鹤或坐或立于枝丫之上。松和鹤,绿和白相互点缀,是故乡最好的一幅祈愿图画。
最有趣的是横亘蜿蜒在金鸡洼和泥田之间的河流,像一条玉带穿插在它们之间,悠悠汇入浩荡的长江。她不仅滋养着故乡的百亩良田,更是我们儿时的天堂。
河水不深,但很宽,还有宽广的河滩,河滩里有丰满的牧草。这里是我们村牛儿的天然草场,也是我们这些放牛娃的游乐场。
一大早,成群结队的牛儿便在小伙伴的牵引下,浩浩荡荡的向河滩走去。
一到河滩,安置好牛儿吃草,小伙伴们便开始了他们的节目,有捉虫儿的,有在河里摸鱼儿的,有脱的光光的露出屁股在河里嬉水的,还有学着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在河滩上疯跑着喊冲喊杀的……
接近中午的时候,阳光猛烈,焦渴难耐,在调皮的孩子王“二哥”的鼓动下,一群小萝卜头不论大小,男孩还是女孩全都像鬼子进村一般淌过小河,翻过不高的河坝,朝着河那边的山脚下的沙地里跑出——那是一片西瓜地,属于对面山脚下的村子。
刚刚摘到合适的西瓜时,不料,山脚下的村子传来 “偷西瓜啰,有人偷西瓜啰,快抓贼啰……”,顿时大人们的叫骂声,村狗们的吠叫声此起彼伏。
此时,小伙伴们像鸡窝里来了黄鼠狼一般的炸开了,疯一般的往回跑。有几个伙伴跑着跑着,穿在身上的小裤衩都掉了,露出了小屁股也顾不上,一直飞奔……
每当这时,总有一个小妹妹跟在我后头弱弱地说:“二哥,我怕。”
“不怕,有二哥在!”于是抓起妹妹的小手带着往前飞跑。
妹妹叫兰香,是村里水仙婶家的女儿。水仙婶没有生育,兰香是抱养的。
当她跟在我屁股后的时候,常常有大人开玩笑:“兰香,长大了做二哥媳妇要不要得?”
一脸鼻涕的兰香顿时开心的笑了,毫不犹豫的说:“要得!”
我嫌她鼻涕太多,没有理她,她却还是屁颠屁颠跟着。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到外地求学,听说水仙婶对她不怎么好,兰香十六岁便早早嫁人了。
再后来,便很少有她的消息……
我在外地由于生计很少回去,但常常梦回遥远的故乡,遥远的她,独自一个人笑。
不知故乡可好?兰香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