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谁都知道这句俗语,在自己身上,可能还能想起来这句话。但是有多少家长,一面对自家孩子和邻居家孩子或亲戚同事的孩子,非得时时在比,刻刻在较。
看起来是恨铁不成钢,殊不知这很伤孩子的心,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有的后果还会异常严重。
1
昨天早上接到一个电话,是我学生的姨妈打来的,咨询关于她女儿高三艺考的事。
没说两句呢,就开始拿着女儿和我学生,也就是她外甥比了:外甥小学不如自家女儿,可是初中如何如何的用功,闺女如何如何贪玩,导致落下,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等等。
让我听来,就是自家女儿如何不省心,不努力,造成今天考学无望的结局。
我弱弱的问了句:你这样说,女儿高兴吗,她立即说,不高兴啊,还不认帐,还特别愤怒我拿她和她表哥比呢。
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愤怒自己被父母拿着和外人比。
家长是真的要反思一下,你比的初衷是什么,目地是什么,你预测过比的结果吗?
你爱孩子,可是老是对她不满意,你看人家张三学习成绩比你好,你看人李四,字写的比你好。总之你的眼里,你的孩子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
你以为这样说就能激发孩子斗志,结果斗志没激发出来,早已把孩子的自信心打没了。她也觉得处处不如别人,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对做不好,那干脆就不做了吧。
家长们,难道你就没发现,你怎么越这样说,孩子竟然越不听话,越不好了呢,你没想过这事吗?比更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更可能一辈子都活在这种自卑的阴影中。
2
一个爸爸,在单位是领导,孩子正好和自己下属的孩子在一个班里,这个爸爸,怎么允许女儿比自己下属的孩子差呢。女儿考了前10名,不满意,人家考了前五名啊。
于是就找孩子不如人家的原因,女儿不爱吃学校的饭,经常到校门口去买,爸爸就说,人谁谁就不出来买饭,就吃食堂里的,好像他成绩好就是因为吃食堂里的饭。
女儿爱美在镜子前站的多一点,爸爸又说, 人谁谁谁就不在意外表,好像在意外表就学不好习。
这样比来比去,女儿成绩不仅没超过人谁谁, 反而父女关系极度恶化,女儿拒绝跟爸爸沟通,再去学习也没有了原来的劲头,学习时就闪现出爸爸的样子,觉得再怎么学也超不了人家, 爸爸也不会满意。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已经带有大量的情绪,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开始焦躁不安,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孩子是拿来爱的,而不是拿来比的。
换位思考一下,你比孩子,你是人家孩子那样的爸爸妈妈吗?
3
人家孩子考了98分,回家,爸爸说,孩子你太厉害了,只差2分就一百了,你是怎么做到的,爸爸要是你,爸爸可做不到,结果孩子自信心爆棚,高高兴兴的又去学习了。
结果你的孩子考了98分回来了,一进门:高高兴兴的说:爸爸,你看我考了98分,结果你一句:你班有没有考一百分的,我怎么听说好几个,你就不能考个100分吗?孩子脑袋一下子耷拉下来了,再也没有了学习的热情。
办公室小懂说起自己的儿子,整天喳喳的没完没了,你看对门的谁谁谁就很安静,结果一个字不识的婆婆说了句,好像也从没见过人家的妈妈大声说过话。小董立马闭嘴,毕竟做教育的多少懂点:孩子什么样,与父母是什么样紧密相关啊。
记得一位智者说过: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如果你对孩子不满意,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什么样呢。
拿着孩子和邻居的孩子比,和亲戚同事朋友的孩子比,试想,在比的背后反应了什么呢,有没有自己的面子问题,有没有自己内在的自卑呢。
你只看到了一时,而且仅限于成绩,你可能没注意到,你的孩子比谁谁谁的人缘更好,同学老师们更喜欢,你会说那有什么用,中考又不加分。但是人生加分啊。
工作后百分之八十的成绩取决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你没看到女儿温和的性情,善良的心,你也觉得没用,但你不知道这些会保她一生幸福快乐。
4
一个女孩跟我说,她初一时成绩很好,当时姨家表姐高考没考上,就复读了。
妈妈觉得表姐不如自己,结果复读一年后表姐考的特别好,之后又一路考上名牌研究生。而自己高三了,成绩很差,妈妈就说,看,表姐比你强多了吧。
这一比,孩子再也没有了想要打翻身仗的动力和勇气。
其实妈妈也知道,一切都是在动态发展变化中啊,一时的落后不代表一直跟不上啊。
如果这个妈妈这样说,是不是效果更好些:
看你表姐,第一年高考不是也不好吗,结果退一步,复习一年,不就考了这么好的大学吗?还考了这么好的研究生。
所以, 一时成绩差没关系的,只要一直努力,是不是就越来越好了呢。你表姐都可以,你更可以的。感觉一下女儿听到妈妈这样说,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特质,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说好,你是这样的,你的孩子也是这样的。
而且孩子的自我认识途径就是来自大人对她的评价。
你说她自信,她就自信,你说她心细,仔细,她就心细,仔细。也就是说你赋予她什么品质,她就会有什么品质,即便当时没有,你说多了,她就往你说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你希望孩子什么样,你就认为她什么样。这就是心想事成啊。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其实真相是父母是孩子的未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长得快的不一定就长得高,就像楠木和芦苇,半年内芦苇能长两米高,而楠木只有两三尺。可是几年后楠木就能长三十多米,芦苇永远不可能长这么高。
就像跑马拉松,开始在前面的,不一定在最后会赢得冠军,取得胜利。
所以,现在不等于未来,每一种花都有它不同的花期,我们只要静等孩子的花期到来,又何必去做无谓的比较呢。
所以父母们,放下对孩子的比较吧,一味攀比,会导致自己和孩子都失落,孩子更会备受压抑,会更消沉,自信心会渐渐消亡,那是你不想看到的结果啊。
放下比较,爱她如她所是,而非如你所愿。爱她就全然的接纳她,收回眼光,看向唯一属于你自己的孩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