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刺节中解惑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6

刺节中解惑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6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9-17 18:43 被阅读0次

刺节中解惑的方法

黄帝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惑何以解之?黄帝说:刺节中所谓解惑的方法,先生说一定要彻底了解调和阴阳和运用补泻的道理,使人体内阴阳虚实相互变化移易,以达到平衡。那么当医生面对复杂病情时,怎样才能分清病症的阴阳虚实而解除迷惑呢?

岐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颠倒无常,甚于迷惑。岐伯说:人得了中风一类的病,血气必有偏虚之处,虚者是指正气不足,实者是指邪气有余,这样身体就感到肢体轻重不相称,身体倾斜反侧,仆伏欲倒。严重时可导致神志昏乱,意识模糊,不能辨别东西南北,症状的出现忽上忽下反复多变,颠倒无常,所以它比单纯神志迷惑的病症还要严重。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黄帝说:讲得好。那么如何治疗呢?岐伯说:无论证候有多复杂,都必须泻其邪气之有余,补其正气之不足,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用针是治其根本,其奏效迅速,比单纯解除神志迷惑还要快捷。

黄帝曰:善。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黄帝说:讲得好。我一定把这些理论知识记录下来,秘藏在灵兰之室,决不敢轻易泄露出去。

(原文)

黄帝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惑何以解之?岐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颠倒无常,甚于迷惑。黄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黄帝曰:善。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

今天学习了刺节中解惑的方法。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题文诗: 刺有五邪,有持痈者,容大狭小,热者寒者, 是谓五邪.凡刺之方,不过五章,瘅...

  • 发生于体表或某组织中的一类肿块状病变,是由瘀血,痰饮,浊气留结于组织中而产生的多余物质,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

  • 溪谷理论的临床应用

    1.肢体病治在“溪谷”,重在解结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

  • 中医体质——下寒上热

    体质说明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上热下寒是寒...

  • 《黄帝内经·长刺节论第五十五》刺家不诊,听病者言。

    《黄帝内经·长刺节论第五十五》 【原文】刺家不诊,听病者言。 【大意】精通针术数的医家,在尚未诊脉之时,还需听取病...

  • 079-01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第1段)

    《黄帝内经》素问●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第1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1-28 学习时间...

  • 079-02长刺节论篇(第2段)

    《黄帝内经》素问●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第2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1-28 学习时间...

  • “井主心下满”之感悟

    今看内经,有云:“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输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 玉衡美容刮 — 为什么你的皮肤会粗糙萎黄无华?

    “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25岁以...

  • 灵刺之源

    古法久远,尽有其妙,灵刺之法,源于一炁,理出内难,取名灵枢,以刺演道,法于阴阳,攻邪固本,布立为三,取位有象,和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节中解惑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j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