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春节,对每一个小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直到大年初五,每一天都可以穿着新衣服,吃着那好吃的,玩着那好玩的,满身每一处都是快乐的。然而在心中深处,对春节也有那份神秘的敬畏,尤其是到了年三十,更是有点宗教性敬畏、害怕。
到了年三十那一天,妈妈总是对我说:“过年的时候,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说丧气的话,不要说带“不”字的话。”说完这些之后,还要加上一句:“吃饭时不要乱说话,好好吃饭。走亲戚家,不要闹人,不听话了,年后给你算账。”早上饭前,中午饭前,晚上饭前,都要放鞭炮,下午张帖对联,还要到已故先辈坟前祭奠。因此,自三十开始,就有一股浓浓的神秘气息笼罩在家内。
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自腊月以来,玩闹追逐,性情发散,到了年三十,被大人这么一说,心中不明地生出一种敬惧,自然缩手缩脚,闭口不言,免得节后挨打。到了大年初一,家里的垃圾、脏物等所有物品不能向外扔,说是不能破财气,诸种气象,让家里更是沉闷
年三十、初一两天,我也不能出去玩,在家里,看着大人的脸色,听着他们说话的语气,唯恐惹他们生气。更害怕惹那个高高在上,没有见过的,但却有无边神能的最高者的愤怒。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可以想象一个小孩子呆在家中,什么也不能做,是一件多么拘谨的事。
春节,对大人来说,是每年一次的祭奠性节日,是一个驱赶邪灵日期,更是祈求一年好运常在、保佑家庭平安顺遂的时刻。大人的心里的满满的敬畏,转给了我,也转给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以前的每一个小孩。
到了大年初二,到婆家给舅舅拜年,气氛立马松驰了,大人的亲昵,让天性又回到了我的体内。从初二到初五都是走舅、姑、姨等亲戚,到一家,在一家吃玩一天,我有两个舅、两个姑、三个姨,这样会走到十五。这时候,我就忘了年三十妈妈对我说过的那些话,好像妈妈也忘了她说过的话。不知不觉地,很快地,春节就过去了。
童年时的春节是好吃又好玩的,又是神秘的,让人难忘的。现在人生已过半,儿时的春节已离我远去,春节里的那份好玩、那份快乐、那份纯真已不在,就如有人从罗大佑的《童年》中听到了伤感一样,心中有时也泛起一丝伤感萦绕心头。
独处在家里,看今日如同昨天。节日外出,恍然间,从小孩的身上,找到了昔日春节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