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一种美德。但要过分节俭,就不称为德了,而是人性的一种吝啬。
我不反对节俭,但节俭要有度。该节俭的时候,就不要盲目从奢。该舍得的时候,就不可以小手小脚小家子气。
题主言到农村人节俭的问题,我觉得这就不是一种地域性的差异问题,而是一种人性的行为习惯。
固然,我不反对城市和农村存在着文化差异,但那以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农村,人的认知和习性,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高灵敏度的交通触须网,早已让国土上任何人烟稠密的每寸土地,都及时的接受到时代的气息。可以说广大的农村土地,再也不是那种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的那种寂寥和空阔了。
在把节俭问题单一的打上农村的烙印,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上的歧视,让人在感觉颇有微词和不爽。
节俭问题是一种人性从众的习惯,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更是国策中的重要一环。
每一个好的家庭,对节俭问题都是当做首要之选来对待的。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此乃古来明训。司马光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足以说明节俭观点已经上升到了一种人性认知上的视觉问题。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个不注重节俭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明白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总之一句话,我不认为一个穿着朴素生活检点的人,就一定会是性格猥琐不愿大方的人,我宁愿相信他的每一分钱都会拿去花在刀刃上。钱是一块一块上万,麦是一颗一颗上石,没有一颗节俭的心,有在多的财富,相信也终有被败落枯竭的那天。
虽说节衣缩食口抹肚攒的在感觉上总有点小安既富不思上进的一种思维,但侧面也反映了一个人熬清守淡甘贫乐道的一种思想,一种随时过苦日子的想法,对现实任何一种悠悠岁月都不敢稍意纵惯。这样节俭的思想在国人的心里,早已深入骨髓。这也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所致吧!
可以说,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潜移默化之中自有教化,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的儒家思维,犹如坚不可摧的一道精神藩篱,把国人的精神思想限固在一种可控的逻辑模式中,这样的精神传承早已根深蒂固的延袭几千年了。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之风怎样昌盛,对于我们来说都不过份的。
这被视为兴家立业的根本,绝不会是无稽之谈。但如果我们要是能区别对待纵横捭阖,就会更加的无往不利。
我个人也觉得节俭之风,是利国利家的好事,但节俭却是说来容易做来很难的事情,这就要求每个人必要革面革心克勤克俭,于细微末节之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末节之处见品德,如此未来之路方能阳光灿烂越走越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