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简单介绍了屈原的《九章·抽思》。全诗以“抽绎愁思”为核心,通过深沉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屈原遭谗被逐后的忧愤与孤独。
此诗被誉为“怨愤之极,而忠爱之至”,既控诉了政治黑暗,又保留了“香草美人”式的婉讽传统。
本篇题以“抽思”,是取之于诗篇中的“少歌”首句“与美人之抽思兮”的“抽思”二字,意思是整理心头的思绪,也就是见用理想把自己心中的万端思绪理出头绪,以倾吐心中之郁闷。
全诗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少歌”以前部分追述进谏的始末,叙写谏君不听反被疏的情形,倾诉了忠不见用,理想不得实现的忧思和怨情。
自“倡曰”以下为第二部分,则是借怀王被扣留秦国,不得南归的孤单凄凉生活以及其牵恋楚国的伤感情怀,抒发了自己眷恋故国,心系怀王的深挚情感。
《抽思》通过这两部分结构,完整呈现了屈原从“忠谏被疏”到“流放思国”的情感脉络。第一部分以直陈现实为主,第二部分则借助象征与想象,将个人命运与楚国危局交织,形成深沉的爱国悲歌。全文印证了《史记》对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评述。
我们首先学习文章的前半部分,刻画诗人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文章开篇即扣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瞬间将读者引入“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无法排遣,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郁郁”形容愁绪浓重如乱丝缠绕;“永叹”即咏叹,凸显孤独的宣泄;增伤:加倍忧伤。
屈原被放逐后,政治理想破灭,此句奠定了全诗沉郁的基调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蹇(jiǎn)产:曲折纠缠,指思绪如纠缠的绳结难以解开;“曼”强调秋夜的漫长。生理的夜与心理的“长夜”双重叠加。
诗人以长夜暗喻政治黑暗,时间干,感知被痛苦拉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秋风一吹万物都要萧条,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秋风使草木“动容”(凋零变色),而“回极”(天极回旋)暗喻王朝动荡;“浮浮”既写风势汹涌,又暗喻记忆中的纷乱往事。
这里隐喻:自然之秋与生命之秋、家国之秋三重交织。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你为什么那样地容易急躁,你使我心神不安呵,尊贵的香草!
惟:思,想起;荪(sūn):香草名,这里指楚王;“多怒”揭露君王反复无常;“忧忧”叠加词强化心如刀割的持续痛苦。在这里,诗人影射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忠臣的史实。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想索性离开故乡跑向国外,看到人民的灾难又镇定下来。
“摇起横奔”是激愤下的逃离冲动,但“览民尤”又迫使自己冷静。展现诗人在自我放逐与责任间的挣扎。尤:遭罪。
个人痛苦与民本思想的矛盾,正是屈原人格张力与人格魅力的高度体现。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