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条《美女白领28岁没谈过恋爱被当做神经病》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讨论。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多啊,我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
室友已经27岁了,还没有接过吻;我一36岁的女同事,从没有正式谈过恋爱;还有一个25岁的男同学,至今还没有破处子之身。
你以为是因为他们长得丑?
并不是,他们都有一副姣好甚至美貌的面容和得体的形象,经济条件也不差,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一直都没有尝试过恋爱的滋味。
-
从小,我的父母就不允许我和异性有过多的接触。
初中时,一个男生打电话来我家找我,我妈紧张得不得了,并警告我不能与对方走太近。
表哥高中时被发现谈恋爱,姑爹为了拆散他们,每天到校门口接送。
高中时,一个同学经常和一个高年级的男生约会,老师发现后,把她父母找来狠狠的教育了一番。
这些经历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到后来即使有很多人追我,我也没有谈恋爱。一来我与异性的沟通有障碍(不敢说话交流),二来当有异性向我靠近或释放暗号时,我会非常迟钝。因此错过了很多恋爱机会。
直到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才鼓起勇气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恋爱。
因为没有太多和男生相处的经验,在相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由于是第一次恋爱,我任性,刁钻,情绪化,不体谅他人,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并把全部重心都放在恋爱上面,最终导致两个人都很痛苦。
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一次的恋爱经历对我有非常大的益处,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也成长了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十五岁的时候失恋分手,总比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失恋分手要好,因为这是一门早晚要学的必修课。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怕的是,父母并不需要考取父母资格证。
十来岁的时候,父母禁止孩子交男女朋友,到了大学,还没来得及学会跟异性交往,四年过去了,忽然发现自己还没有恋爱呢,家长就来催你结婚了。
反观美国的社会,他们根本不会禁止早恋,反而还会鼓励。
美国人是没有“早恋”这个概念的,在美国人的中小学性教育课程里面,“约会”(dating),跟“恋爱”(falling in lov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约会”是男女间开始交往,学习跟异性相处,可以是一群男女一起参加某些活动,也可以是一对男女一起参加某些活动。因此,在中学,甚至小学时代,美国的学生很多人有男女朋友,家长也鼓励男女朋友单独的交往,学校更加安排舞会或者“情人节大告白”之类的活动,鼓励男女学生约会。
美国人认为约会可以让人学会怎样跟异性相处,怎样学会尊重、迁就、妥协和负责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而不是像中国社会这样一味的禁止和拒绝,恋爱是无法控制的,而压抑天性是非常反人类的行为。
-
其实,家长害怕孩子早恋无非是害怕孩子偷食禁果,吃亏学坏。但其实,家长真正应该做的,不是禁止早恋,而是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我很喜欢《奇葩说》里艾力的这段话:
在中国我最不理解的一个现象是,避孕套的广告很少,但是流产的广告到处都有,大家把流产弄得那么简单。但是真正该引导的地方——避孕,却不怎么说。家长不提,学生还是会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们不能堵,要去疏。
恋爱是无法控制的,我们需要去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孩子没从我们这学习到正确的爱情观,而从其他地方学到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这才是父母真正该做的责任教育。
-
恋爱,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我并不歧视那些很大年纪还没有谈恋爱的人,只是觉得这么美好的体验,你一定要去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