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旅
这是麦子的第84篇原创文章
(全文2500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莫名消失了3周,实在抱歉。加了我微信的朋友会知道这几周发生了什么事,总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儿啦,现在开始继续回到正轨,开始继续更新。
2月初去了日本1个星期,日本这个民族是我们从小就对之有过最多教育的但却又是最不了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名词用来形容他们一点也不为过,所以这一次的旅行,我是本着亲手来撕开这个偏见的态度去的。(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摆脱影楼婚纱的固有模式,我们带着旅行婚纱进行了一次有意义有故事的旅拍)
如何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时间维度上也就是纵向角度应该了解他们的历史,历史塑造文化,文化雕琢性格,性格又反过来造就历史,周而复始。从横向角度应该看到当时世界格局以及各国的发展形势是一个什么样子,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个民族的背景情况。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做好功课并且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差生,凭着自己的半吊子理解,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次旅行的体会。
(琵琶湖)
秩序和制度
我是从成都双流机场直飞的大阪,到机场的感觉就是整洁和有秩序,对比还是挺强烈的,行李托运不是一堆人在那里翻行李,而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已经把行李摆成一排等着你去取,过海关的时候也是一人一人按顺序过,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充满了我的整个行程,就是安静,那种安静就像你随时打开着降噪耳机一般,据说日本人之间的谈话是以第三者听不到为标准,听到的声音仔细一听大多都是我们国人的声音(捂脸),当然,居酒屋里除外。
上面说了两点,还有一点也是贯穿了我们的整个行程的,那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日本国民从小就在学习的一个技能,比如矿泉水瓶,它要分为瓶盖,瓶身和包裹纸三部分分别丢弃到相应的垃圾桶的,这样既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废物利用率,还节约了人工分类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日本的超市或者街道上是基本看不到垃圾桶的,这就意味着就算你想要把垃圾扔进去,也找不到地方,所以垃圾只能随身携带,回到酒店的时候交给酒店处理,其实,我们的住宿费用里面就包含了垃圾处理费。
说到这里,同样说一下返阙口,也就是餐盘自行回收处,不知道是谁学的谁,总之看到这几个字,人们总是自觉地在用餐后把餐盘送到此处,我们现在的食堂,特别是人流量大的餐饮处,也在同样运用这个制度,不过遵不遵守,就要看个人的素质了。
说说排队和过马路,什么叫中国特色的排队和中式过马路,我们自己早就有很深的理解,我们太聪明了,总能想方设法的打破这个规矩或者找到什么漏洞,然后让自己占到便宜,甚至还引以为豪,而在日本则不同,你能感受到他们对秩序和制度那种近乎死板的遵守,好像没有一个什么制度管理他们就浑身不自在的样子,并且我们常说的君子慎独,这点却比较难在日本人身上找到影子。
礼仪和传承
到日本的第一天吃的自助烤肉,服务员跪在你面前耐心的和你交流,我不会日语,只能用英语和他们交流,殊不知这一次自助是80分钟限定,每次能点7个菜,并且是自助烤肉,60分钟以后就不能再次点餐了,这一次,和服务员交流得很愉快,但是没有吃饱。这也就开启了日本的礼仪之旅,简单的罗列,第一天离开宾馆的时候服务员双手挥手和我们告别一直目送我们离开,日常超市里面的不懂英语服务员不厌其烦的帮我试是否通用的插头,大巴车下车和上车时驾驶员每次和我们打招呼问候以及跪在车下面把我们的行李一一排好,每一处的小细节都让我感受到那种被上帝般对待的感觉,而不是在国内常见的那种高端品牌给你的招呼语“你好,我是你爹!”礼仪的传承不仅要靠教育,同样得靠制度强制性的约束,当强制性的约束使人们习惯了这种行为以后,才会变成一种习俗,它的形成往往需要2代人以上的传递,我是性恶论的把持者,我觉得这就是高级社会违背人性所需要付出的。举个栗子,在日本我没丢过任何一件东西,也几乎没有小偷,听说就算你的钱包落在路边的椅子上,你也是能找回的,看到这里我们都要讲,拾金不昧,品德高尚啊,我们从小就是这么背教育的,但是事实呢?
在日本,其实是有这样一个法律制度的,如果你被监控到捡到东西没有上交,你的诚信记录是会跟随你一辈子的,有一个男子就是因此丢的工作,原因就是他高中时候捡到了钱包没有上交而被监控到,这就是制度的惩罚,而如果你捡到钱包上交以后,几个月没人认领,你是可以获取钱包里面的一部分钱的,这就是制度的奖励。惩罚和奖励同时起作用,让每一个社会人不用多想得失与成本,拾金不昧的行为就自然产生了。
社会的良性循环基于诚信和多次合作,其实你想啊,就像你去买个东西这么一个小事情,互相信任你才会在没收到东西的时候把钱拿给他,有多次合作的可能你才不用担心像在中国的各种火车站上的那些一次性交易,诚信体系的建立是每一个高等社会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尝试的方向,这些是我们在经历的。
(东京塔)
设计
设计是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制造或改变自然之物的选择性导向,受审美和文化的影响巨大,从人类开始穿上衣服到想要得到不同的感官,总是在努力的寻求改变,设计也一直在功能性到时尚性之间摇摆不定!关于设计,个人的理解总是会从服饰的设计过渡到对建筑家居的设计上来,也最大化的表现出人类想要改变大自然的决心。
“好的设计是你看不出它的设计!”去日本之前就看过一系列关于日本设计的书,对那种极简和实用的推崇也让我十分的向往,并且我特别好奇的就是,他们是如何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种设计元素融入平常的生活中而不显突兀的。在日本,你可以随处看到一些匠心独具的小设计,比如最常见的有自动马桶盖,电梯处方便残疾人的按钮,或者是随处可见的可选冷热的自动贩卖机,无时无刻不让你感到一种小小的温暖在心中。
这里就要说到侘寂(wabisabi)了,日本的传统美学中崇尚自然,强调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这种传统贯穿在他们几乎所有的景观之中,甚至在服饰之中也能看到,比如以原研哉为艺术总监的muji的一系列性冷淡风,这种美学理念和我们中国的榫卯之学有很大的相通之处,最近我们不是也一直在强调匠人精神嘛。
絮絮叨叨浅尝辄止的说了一大堆,你们看的也累了,这一篇就说那么多吧,欢迎在下方给我留言互动,我们下期见~
(金阁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