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余甬之旅,始于余姚,终于宁波;美食始于余姚何记面馆的黄魚面,终于宁波鸡毛兑糖的匠心汤圆王。
何记面馆在姚江桥附近,前面姚江河边青青的大樟树,装满了何记面馆的玻璃窗。
何记面馆是余姚市最值得推荐的特色面馆,它的黄魚面评为“舌尖上的余姚最佳特色菜肴”。我们慕名而去,找到何记,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店堂里还有一些食客在用歺,靠窗没有空位,我们在店堂中间空桌边坐下,面只点了黄魚面。
黄魚面端来了。大汤,面被两条焦色黄魚压在汤里,汤上浮着几片烫熟的生菜,汤黄魚黄菜绿,看去感到温暖而清爽。
先喝汤,真鲜!真的鲜!鲜得浓而不腻,鲜中还有一丝焦香,沒有一点腥味。为什么要特别说没有腥味?因为以前吃到过的黄魚面,留下印象的,就是有腥味。
喝了几口汤,用筷头轻轻地拨魚背,黄魚肉一片一片地分开来,嫩得似乎可以不用牙齿,只有鲜和香留在齿颊间。行业有规定说小黄魚的规格是16到25厘米长,这两条都在20公分左右,是标准的小黄魚。魚肉煎得外微焦而里嫩,皮焦黄肉雪白,魚一定极新鲜,而且煎魚用了大火。
边吃魚肉和生菜,边吃面,面很有咬劲。面吃完的同时,菜、魚肉、汤也吃完了,40元一碗的黄魚面只留下两条魚完整的骨架。
我们吃面的同时,稍有空闲的服务员们围坐在我身后的桌子上吃午饭。他们穿着黑色的工作服,背上有个圆形的何记面馆图案,还有一行字,“一碗面条的梦想”。他们天天在做着一碗面条的梦,我在今天实现了吃一碗何记黄魚面的梦想。
从一碗何记黄魚面开始的余甬之旅,预示了一场舌尖上的美味的接力赛,它的终点是一个汤圆。
在宁波的最后一天,计划去看近郊的西江古镇,然后在那里吃中饭。西江古镇有民国一条街,可能理念和定位有所偏差,几乎没有游客,中饭无从谈起。
回到宁波市区,找到鸡毛兑糖,这是一个充满疑惑和希望的歺馆。鸡毛兑糖始创于1988年,不过三十年历史,却是中华老字号,是中华名小吃,是中国歺馆最有影响力品牌,是“中国宁波汤圆研发中心”,“全国宁波创意菜研发中心”。
我们点了一个创意菜,88元一份的烤南瓜尾(瓜头68元一份),瓜肚里装满了玉米、黑糯、菱肉和红枣。当然,还点了匠心汤圆王,每人一份。
店堂里有个说明,说汤圆起源于宁波,已有700多年历史。宋代周必大在诗《元宵煮浮圆子诗》中说:“星灿烏云裹,珠浮浊水中,”北宋时的宁波汤圆已经成形若此,而且极有可能是芝麻馅的。可以想见,早在宋代以前,宁波汤圆就已经出现,远不止700年,不过在宋朝,汤圆已成为普通的食品。
鸡毛兑糖继承了宁波先人的汤圆,开发出了老励家的匠心汤圆王。称之为“王”,当然因为大,大如鸭蛋,18元一个的汤圆一个玻璃盅里只能盛一只;汤里有桂花和鸡头米几颗,汤圆皮白,珠圆玉润,细腻柔软赛过婴儿肌肤,咬一口,黑得发亮的芝麻馅就会流出来,软糯香甜得无以名状,真是汤圆中的王者。有人说好吃到想哭,我说好吃到以前吃过的都白吃了,老板老励的芝麻汤圆是最好看最好吃的芝麻汤圆。
一场开心的旅游,主要的就是看和吃。美食,除了吃,还能看。一顿做到极至的美食,就是一次迷你的神仙之旅。
2020年9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