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就渴望变成那个他
小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小伙伴,我们一起到处跑着玩,总有一个人跑的最快,我们一起去蔬菜大棚里面偷西红柿,总有一个人能够找到最红的,我们一起玩捉迷藏,总有一个人能够藏到最后。那时起,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够成为那个最好的。于是我就研究,他们在跑步的时候是握着拳跑还是展开手掌跑,谁跑得快,我学谁。我也每次在进大棚的时候去上次发现最红西红柿的地方找,我还每次都藏在上次他们没找到的地方,显然我都失败了。不过,我也有强项的地方,每次偷偷摸摸去干坏事,被发现的时候,十有八九都是我被抓住。
上学以后,总有一个人学习是最好的,我就模仿着他的作息,甚至模仿他的习惯。于是,每每成绩单出来的时候,我都会琢磨是不是我模仿的不够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明白自己之前是多么的幼稚,不过我却发现我心里的“那个他”已经被抽象化了,“那个他”变成了“那个行为”、“那个事件”“那个瞬间”,我的脑海中也出现了一种想法,“如果我这么做的话,应该也能变成这样吧”,这种想法困扰了我很久,导致在做选择的时候,总是会倾向于选择那个他选择过的选项。
直到高三那年,我明白了。我的高三是很忙碌的,那时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智商不够(不过别误会,我现在也这么觉得),只能靠不断努力,那个时候就一直学、一直学。
有一天,有一个运动会,班上的人都没人报名,这很寻常,毕竟现在是高三。在班主任的课上,老师讲完这节课内容,老师看了看时间还有几分钟,就说“运动会没人报名,我不会强求你们,不过我想说的是,不要看别人不参加,自己参加就觉得是浪费时间,这一点时间一般不会有多大影响,有时候,人们看到不满意的结果,总会找理由来安慰自己“我要是把那个时间段用来学习就好了”什么的,其实你最终分数高低跟你有没有抽时间锻炼,跟你有没有参加运动会不会有多大关系,只跟你平时有没有踏踏实实学习有关”。虽然只是随口一提,我却觉得,好像是这样的。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我要做成别人的样子,我要跟他一样。我一直忽视了我自己的想法,自己要做的事,为了学习上超过别人,别人在学我就在学,一定要学的时间比别人长,却没去想在效率上超过别人。
现在,我很清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跟性格,也都有自己的际遇和坎坷,没必要事事都去学习别人,借鉴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毕竟,教成功学的书和人有一大堆,真正在自己的所从事的领域中做到成功的人只有那么几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