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都觉得我学了家庭教育,又学了心理学,在生活中肯定是一个超淡定妈妈,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一出手,就马上化解于无形了。
我呢,确实看了不少育儿类书籍,百年前蒙台梭利老奶奶的《童年的秘密》我有,近年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我也有,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课,但我跟大家一样,在实际生活中,在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也会容易急躁,有时候也会特别的焦虑。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你学了那么多,怎么还会这样呢?
大家还记得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错失金牌的美国射击运动员Matt Emmons吗?
从实力上来说,他是最厉害的,但最后一枪总是发挥失常,这就属于心态问题。
很多考驾照的朋友,在练习的时候一切正常,一到考试就紧张得要命,比如我,就挂了两次......
我们学再多的知识,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在育儿这条路上,还是时不时的出现各种情绪失控的状况。

最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篇贴子,有一位儿科医生给自己孩子泡奶粉都是用称先称好,说这样才符合科学喂养。
有亲戚来看孩子,也不许抱,要用洗手液洗了手,换了衣服,不然有细菌。
我想我们刚做妈妈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绷得紧紧的,非常紧张,非常累,也更容易情绪失控。
要是遇到自己做的和书上说的不一致或者打骂了孩子,事后我们会不停的懊恼,不停的埋怨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能做个好妈妈?
这种疲惫和焦虑,会让我们更容易情绪失控,并给孩子带来负面印象。
所以我们不要追求做完美的父母,因为要求完美会让自己变得不完美。
几乎没有爸爸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个好爸爸?
生活告诉我们,这实际是妈妈们培养的。
爸爸换尿布笨手笨脚的,算了,我自己来!
爸爸泡奶粉,结果还是烫的,算了,我自己来!
爸爸给孩子穿衣服,结果羽绒衣扎到秋裤里,算了,我自己来!
爸爸带孩子出去玩,一天都光喝饮料不吃饭,算了,我自己来!
这一次次的“算了,我自己来”,把爸爸越推越远,而妈妈却越来越累,越来越崩溃。
孩子不会总生活在妈妈筑起来的真空保护伞里,妈妈要懂得放权,让爸爸来,让孩子自己来。
我认识一位妈妈,儿子5岁多,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不适合上幼儿园。
也许我们会想到这位妈妈每天愁眉苦脸,但是并没有。
她平时都会带着儿子和朋友聚会,陪儿子做手工,一家人出去旅游。
如果不是她主动告知,我们都看不出来她儿子哪里有不同。
其实,她以前也是非常担心孩子要是不能上学怎么办?没有人陪他玩怎么办?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后来,她在家人的开导下,接受了儿子的不同,知道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幸福成长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于是慢慢的恢复到了平静的生活。
现在幸福的她又怀上了二胎,一家人过得温馨又感恩。
现在流行的佛系家长就是这样,对出现的问题淡定再淡定,关注当下。

去年在上百合导师课程的时候,我们就问了导师这个问题。
“詹老师,我们有导师心法,那有没有什么别的心法,可以让我们做一个淡定的爸爸妈妈呢?”
我们的詹老师,微微一笑,超肯定的告诉我们,“有”!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马上就要翻开新的篇章,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向我招手呀!
詹老师在台上站定,“这个心法就是,心中默念,嘛尼叭咪哄。”
我们哄堂大笑……

本文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加倍”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
我是加倍,5岁童童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学习家庭教育的妈妈,喜欢讲故事的妈妈。
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我是喜马拉雅主播,欢迎收听:童童和妈妈讲故事 。
现在已经录制了203个了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