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摆脱三种思维: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机械思维,建立理性思维。让自己学会对传统、对权威、对惯例保持疑问,学会深究为什么。
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直觉思维起源于上万年前人类生活在近乎原始时代的生存积累,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在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这些规则能快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见到别人都是尽量夸赞别人,否则别人就会认为你情商低不好相处。但在运用这些规则时很少去探究每一条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它适用的场景。直觉思维最容易体现的一点是在买彩票时你绝对不会买555555的号码,更愿意买346259这样错乱的数字号码,但实际上两者的中奖概率是一样的。其实人都会认定自己的思维是理性的,但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非理性的,这主要是很多人忽略了基础概率。其实人类并不是习惯性的使用直觉思维思考问题,比如人类登上月球绝对不是靠直觉思维来做到的,而是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只是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更依赖直觉思维做判断,所以通常我们需要多问自己正在做什么,在这个情境下我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我想到的生活中直觉思维的一个表现是高中选专业时总会认为理科比文科更好就业,分科时应该选择理科。
告别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指的是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最能反映这一思维的就是16世纪以前的地心说,即地球是这个宇宙的中心,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自己的视角看到这个宇宙,自然就坚信地心说了。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具体表现是聚光灯效应,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不管身处哪里都会有人关注你,比如走在马路上,在商场里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着,这都源于自我中心思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心理世界,所以你构建的心理世界和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我想到的自我中心思维是早上出门前头发乱糟糟的,这时你肯定想发型这么乱出门很影响形象,但实际并没有人会关注你今天的发型是怎样的。
心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关于这一块我们很早就听过这样一个实验,著名心理学家来到某所小学,随机告诉某些学生很聪明以后会考入好的大学有一个好的人生,在之后的跟踪调查中会发现这些当年被告知有好的未来的学生明显比未被告知的学生成材率更高。这其实就是心理的作用力,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我们期望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但反之心里的反作用力可能会把你推向抑郁症的深渊。所以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哪怕当前遇到挫折和不顺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而不是一直抱怨和恐惧。关于心理的作用力自身的经历是高中时尽管学习成绩总是一般但我总会给自己阶段性的定更高目标,并在一次又一次考试中给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某些目标的,最终结果也正是如此。
心理学四大公理
支撑现代心理学有四个公理,首先是基因,它设置了我们心理的初始参数,尽管传播基因已经不再是推动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但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法已经深深留下了基因的烙印。可能很多人会说后天环境的重要性,但实际真正对每个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早已注定的基因。其次,大脑为我们的心理提供了物质载体即生理学的约束,有什么样的大脑就有什么样的心理。
再次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他身处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他的内心世界,内部世界不是对外部的物理世界真实反映,它是根据我们的基因烙印、过去的经验、当下物理世界以及大脑约束而构建出来的。现实世界中有人出身富贵一辈子衣食无忧,有人出身贫穷一生更是为生计奔波,但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是自己选择的,外部的物理世界起不了决定作用。其实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人看着物质条件一般但却每天都很开心,如何构建自己健康的内心世界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地方。
最后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不存在独立于社会与群体之外的个体,也不存在不受社会和群体影响的心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来塑造我们的心理。通常我们都是服从群体行为来被某个群体所接受,否则就会被群体所孤立。只有把我们的行为放到时代潮流、社会的期许和群体的规范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