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悦的操场上,跳绳的、踢毽的、打球的、赛跑的、练杠子的满广场都是学生,像是风中的百合,荷叶上的露珠,跳跃着、晃动着。呐喊声、尖叫声,嘈杂喧嚣,人声鼎沸,千姿百态,人头攒动,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场两侧矗立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醒目标语牌。
苏永君和邓亚生,还有吴勇、蔡孝芳、刘登勋、陈雅琴正在大门前准备玩排球。苏永君发现了宋之成和邓亚茜从校门走了出来,马上喊:“宋之成、邓亚茜快过来!打排球,正缺人呢!”宋之成和邓亚茜急忙走过来。
排球对于这些新生,还是个新鲜物。自从上了中学才接触到,这以前没玩过,都还不怎么熟练。苏永君说:“宋之成、邓亚茜、邓亚生咱们四个人一伙。”那边吴勇说:“蔡孝芳、刘登勋、陈雅琴咱们四个人一伙。”同学们分了两伙。
苏永君一伙在排球网西侧场地,吴勇他们在排球网东侧场地,都不怎么会玩,男女混杂在一起,人员也不固定,有几个算几个,也不分主攻副攻,也没有二传手三传手,就是谁碰着球谁就打一下子,也不会拦网,根本就拦不住球,几个人就乱打起来。
苏永君看见蔡孝芳用双手把排球托了过来,排球直奔邓亚茜的头顶,苏永君急忙喊:“邓亚茜,球!球!”邓亚茜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球,弄得手忙脚乱。这时宋之成急忙跑过来,一拳将快要落到邓亚茜头顶的排球击出老高,掉在了对方陈雅琴的怀里。陈雅琴一下子抱住了,逗得围观的同学们哈哈大笑了起来。场外哨声响了,学校男体育董老师为他们做裁判。
董老师中等身材,身体健壮,圆脸球头,剑眉凤眼一张阔嘴,总穿一身发白的蓝运动服,一脸严肃的样子。判苏永君一伙发球。苏永君发球,苏永君抛起球跳起,一拳将球打过了排球网,向对方场地正中落去,蔡孝芳跳起一拳又将球打过来了,宋之成和苏永君一起跳起拦网,球从苏永君的手缝钻了过去,眼看就要落在邓亚生的脚下,邓亚生急中生智,一脚将排球踢起老高。围观的同学们捂着肚子乐,成了足球了。
董老师判邓亚生犯规,由对方发球。蔡孝芳拿起球,将球抛起,跳起用拳头将球打过了排球网,正向苏永君头上落去。苏永君跳起,用双手将球托了过去,吴勇正站在对面网下。吴勇用左手把着排球网,用右手将抛过来的排球又推了回去,正掉在邓亚生身上,然后弹出场外。董老师的哨声响了,吴勇一伙得一分。吴勇用手扶排球网谁也没看见。
又该吴勇他们发球,这回是吴勇发球,吴勇把球举起,使出全身之力,压低了排球的抛物线,将排球打了出去。由于排球的路线过于低,排球碰在网上又弹了回来,没过网。宋之成一伙得一分,换发球。这回宋之成发球,宋之成将球打过球网,一下砸在刘登勋身上,然后又弹出场外。宋之成一伙得一分。又该宋之成一伙发球,这回邓亚生发球,邓亚生站在场地后侧发球线以外,举起球,试了好几试,最后用尽全身之力,将球发了出去,还是没过网,撞在了网上掉了下来。
换发球,刘登勋发球,刘登勋将球抛得老高,轻轻落向宋之成的头上方,宋之成轻轻一托,将球就托过了网,给无勇一伙打个措手不及,吴勇一伙谁也没接住。又该宋之成一伙发球,苏永君将球使劲打了过去,一下子就砸在了陈雅琴的头上,给陈雅琴砸个跟头后,球出界了。苏永君又发球,这回陈雅琴可急眼了,挺身而出,直接接住了球,抱起球就往前跑,跑到网下,跳起对准苏永君就撇了过去,正砸在苏永君的头上,你说这球还咋玩。这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停止了活动,陆续回到了教室。操场上立刻安静了下来,像是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似的。
教室里语文男江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在讲“爱莲说”这篇文言文。江老师是南方人,个子不高,有点清瘦,脸上架一副高度近视镜,穿一条吊腿、深古铜色料子裤。宽大中式、蓝肥上衣,暗扣立领,脚上穿一双黑尖皮鞋、铮亮,头发分的整整齐齐,上面打着蜡。虽然是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不怎么好,看样是在尽力掩饰南蛮人的口音,时不时地还带点“人(ren)通常被念成了len ,润(run)会被读成lun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是同学们都挺爱听他那调调,爱看他那动作,风趣、幽默。江老师左手拿着语文课本,右手拿着粉笔正在水磨玻璃黑板上抄写《爱莲说》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写完把粉笔放在水磨玻璃黑板下面的粉笔槽里,将课本放在讲桌上,两手噗啦噗啦,扎煞着双手按一下眼镜,说:“请大家把书翻到‘爱莲说’这篇课文。”停顿了一下,又按一下眼镜又说:“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爱莲说这篇古文的生字,句式,生词和译文。” 江老师说的那种话,是普通话和南方口音相混合的那种,不过同学们还能听得懂。
江老师从讲桌上拿起教案,继续讲:“这节课咱们分别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方面,说一说莲花的特质。”并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
(1)生长环境:莲花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形态:莲花的径,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不依附别的东西生长。
(3)香气:莲花的气味飘到远处,更加清香。”
写完江老师又说:“以上三条就是莲花的特质,那么,莲花的特质与君子的哪些特质相似呢?”又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
(1)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处于污秽恶劣的环境,也不同流合污。
(2)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态度不妖媚。
(3)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4)不蔓不枝:不攀附权势,做事专心致志。
(5)香远益清:品格高尚,声名远播。
(6)亭亭净植:卓然,不偏不倚。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端庄严正,受人敬重。
江老师讲:“这些都是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莲花比做君子,那么菊花又比作什么呢?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于是在“黑板”上又写出:
(1)菊花的颜不鲜艳,而且在百花凋谢后才开放,不与群芳争妍斗丽。
(2)菊花能抗寒霜,表现出节。
江老师边写边讲解。
江老师又讲:“作者认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是因为。” 又在“黑板”上写出:
(1)牡丹在初夏开花,与其他花卉争妍斗艳。
(2)牡丹花瓣繁多,花形硕大艳丽,像衣着华丽的富贵人家。
江老师嘴里不停地在讲解。写完,噗啦噗啦手,用手按一按眼镜,从讲桌上拿起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爱莲说》第二段,说:“「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len)?」”逗得在下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把人又念成(len)了。江老师旁若无人一本正经地,继续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在以上的文字中寄托了什么感慨呢?”又说:“作者所寄托的感慨是:旷达清高的隐士,自陶渊明之后便很少了;好像他自己这样爱君子的人,也不会有多少;但爱好富贵的社会大众,却几乎人人(len)都是。”这两人字念的四不像。同学们这时都乐的前仰后合,邓亚茜乐的捂着肚子趴在书桌上,宋之成看着邓亚茜说:“你乐什么,人家江老师是南方人说话就这样,别乐。”邓亚茜说:“我不是笑他把人念成(len),而是笑他那种控制自己装腔作势的动作,更掩饰不住他那种南方人的腔调了。”
这时邓亚茜憋住了笑,站起来,说:“同学们不要笑了静一静,听老师讲课。”邓亚茜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同学们静了下来。江老师继续讲课,说:“爱菊代表品行清高,不问世事的隐士;爱莲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不慕荣华、不求名利、恬静寡欲、耿介孤高的君子;爱牡丹代表贪慕荣华富贵的社会大众。”江老师用手动一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双手扎煞着,继续说“自从‘爱莲说’被选为中学课本以后,这以后爱莲者也就多了,人们开始热衷于观莲,种莲,赏莲,不但爱它的美,更欣赏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个性与君子风度。”
同学们在下听得是津津有味。江老师又讲“菊花、牡丹、荷花,各有不同,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哪三类(liu)不同的人(len)生态度呢?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类(liu)?为甚么?”又把类念成(liu)了。江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时教室内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被这个问题一时给魇住了,过了好一会才开始议论起来,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我爱牡丹花,牡丹花好看;有的说,我爱菊花那迎风傲骨的精神;有的说我爱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度。这时江老师说:“同学们注意了,静一静。”按按眼镜,又讲:“一般大众是没有清高的条件、清高的资本、清高的意识的,也不想清高,只是大众化‘随潮流’。隐士里的‘隐’有隐藏的含义,而‘士’则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有思想,有能力的一类(liu)人(len)的统称。‘隐’正是这类(liu)人(len)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隐逸理念中的‘逸’字在古代代表‘逃避’。就因为隐士是一批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的一类(liu)人(len),所以他们有意志,有毅力,有能力控制住自己,脱离现实,过那种清贫,困苦的生活,来达到自己所要的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了躲避纷杂的红尘俗事,以求内心的宁静。这里边还包含着一种智慧,如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身边的谋士张良,功成名就后,就选择了隐居,这就是一种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