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疑释惑之六】

【解疑释惑之六】

作者: 香积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07:35 被阅读0次
现在学问很多 我们要有辨别的智慧

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学问有世俗学问和佛法学问两种。前者如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学、社会、政治、经济等等学问,后者如内学三藏四续包括的佛教学问。

大乘佛教所追求的目的是遍知和利乐众生两条,遍知的目的是利众,广泛的利众需要遍知智慧。“遍知”就是无所不知,佛教事事讲因果,“遍知”也不例外,需要创造遍知的顺缘。遍知的顺缘是求知意志支配下的精进学习。不学无术,想得到遍知智慧是绝不可能的。

因此,佛教十分重视学问,对学佛者来讲,外学即世俗学问和内学都很需要,自修自悟和利乐众生都离不开学问知识,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重”的说法,不是佛教的观点,不可轻信。但佛教所说的学问和世俗的学问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世俗的学问指纯粹的知识,世俗的“学者”,就是纯知识性的学者,因此,不管人品德性,只要有知识就是“学者”。佛教从来反对那种脱离思想行为的“口头学问”,“空谈学者”,要求学问见于言行。因此,佛教善知识从原则上讲都应有相应的德性和觉悟成就,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

因此,“善知识”这个佛教中的概念和实际善知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衡量善知识应从信仰、德性、学问全面衡量,不能只看表面的知识学问。

成就指的是学佛人的修证成就,即戒、定、慧三学成就,菩提心成就,密法共不共成就等。

佛教的有成就的高僧密修士有学者型和瑜珈型两种类型,瑜珈型的成就者着重在内修,除了掌握与修持有关的知识而外很少关心其他知识,学者型成就师广学多闻,具有授徒弘法的条件。

总之,学问和修证成就之间不能划等号。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活佛

相关文章

  • 【解疑释惑之六】

    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学问有世俗学问和佛法学问两种。前者如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学、社会...

  • 【解疑释惑之四】

    神通是不是修炼成就的标志? 神通有先天性的和修炼所得的两种,前者如生来就有的儿童的特异功能和许多动物的本能性的特异...

  • 【解疑释惑之十一】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

  • 【解疑释惑之九】

    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 蚊蝇蛐虫蚂蚁,均属含识类微细生命,既然是含识类,杀害就犯杀生之罪...

  • 【解疑释惑之八】

    靠书本能不能学到佛法,修出成就? 佛陀的思想言教都以经典书本的形式留传保存了下来,所以学佛不能离开经典理论学习。一...

  • 【解疑释惑之十】

    ,有人说:“烦恼是菩提“,“烦恼是佛法”。此话有道理吗? 烦恼是菩提的说法有经典根据,有合理的解释,“烦恼是佛法”...

  • 【解疑释惑之七】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

  • 【解疑释惑之十一】

    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 蚊蝇蛐虫蚂蚁,均属含识类微细生命,既然是含识类,杀害就犯杀生之罪...

  • 【解疑释惑之五】

    植物有生命,也有灵感吗? 植物能生长,有生灭过程,与含识生命在表面上有某些相似点,但本质上完全不同。 众生有意识,...

  • 【解疑释惑】之探密砭石

    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建设施工的不断推进,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随处可以见到黑色的土壤里夹杂着耀眼的瓷片破土而出,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疑释惑之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fj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