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在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26 20:21 被阅读0次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网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编写组把《公冶长》编写到这里,基本已近尾声。
这部分内容不知道是孔子死后几年进行的,但应该时间还不是太长。
从时间上说,到了孔子师徒快要回鲁国了;从内容上说,孔子偕同弟子,把与孔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从亲到疏,从内到外,从今到古的往圣先贤或后学之秀做了或分析或评价或议论。
编写组突然意识到,老师已经不在了,老师钟爱的大弟子颜回和老师出入需要依仗的保镖兼司机子路也不在了!
缅怀之情,思念之蕴,编写组都在默默泣尝。

三人中,颜回死的最早,子路其次,孔子最晚。
在孔子弟子中,死的最早的应该是冉耕了,那是孔子周游列国之前的事;到此时,还有明确已死的漆雕开,还有疑似已死的子张。
不知道是谁的提议,加上老师、颜回、子路的对话吧。
师徒三人之言应为实,因为颜回与子路在生前都是陪伴孔子最多的,无论是周游之前还是周游旅途之中,故三人在一起的机会也多,说的也多,但以孔子之性,闲来无事,主动让颜回和子路一起言志,顺便自己也有兴一起言志,不太合孔子之性。
与其说是听三人言志,不如说是编写组对老师和两个同门的追思会。

编写组对于三人,都是熟悉的,因此也选用了最能代表三人特质的典言。
孔子一生求仁,开门办学树仁,三人者都有仁。
多年过去,孔子耳顺后近乎随心所欲不逾矩,已仁安。
颜回虽少,但却是孔子的第一个弟子,且勤奋好学,被孔子誉为孔门第一好学之人,还贵能不二过,是以衣钵有意传之,只可惜寿夭,但颜回已能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已仁谦。
子路本侠,豪放疏阔,好为不平愤,被孔子收为弟子后,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还是念念为礼,已仁勇。

编写组让孔子师徒三人言志,为士之心,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为死志。
三人所言,是已死之志。
孔子自言十五有志;颜回少而入孔门,志要早于孔子;孔子开始办学时,子路还是一莽夫,立志晚得多。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志定,如持准提咒,念念尘尘,如心似目,与人成为一体。
编写组弟子们追思孔子、颜回、子路,回忆起往日的音容笑貌,不觉泪如雨下!
三人者,皆志者矣!

呜呼!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

译文从网,不需译。

相关文章

  • 在宛

    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算是我第三次参与南阳的文学活动。 第一次,是参与祝贺《时代报告 奔流》(2018年6期)出刊...

  • 风流宛在

    天文学家说,离开地球十光年看太阳系也就只有一个盘子大小。 想要真切地看清一个事物,有时不妨离得远一些。...

  • 宛在眉端

    (一) 安千阳又来到明芜戏院听戏了,自从第一次见到台上的眉姑娘后,哪怕今日眉姑娘不登台他都会来,生怕会错过任何能见...

  • 宛在水中沚

    诗经中,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关雎》那一首,而被引用或改编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最多的,恐怕是《蒹葭》这一首,“蒹...

  • 音容宛在

    原来,对不起是如此一文不值, 原来,一个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 原来,人与人之间没有该不该做,只有愿不愿意。 深夜4...

  • 音容宛在

    小红躺在家里的床上,忽然收到一条短信: “您是否为自己的后事…” 她赶紧关了手机,闭起眼睛。 又是殡葬公司的广告。...

  • 宛在水中坻

    年前去好朋友所在的学校玩,学校在三水,已经放假了。 宁静的校园阳光明媚,池子里几张荷叶孤清,池边小白花在风中起舞,...

  • 音容宛在

    早起看手机,知道今天是霜降的节气了。广播里说叶遇霜而媚,柿遇霜而甜。我却想说今天的霜一下降到心里去了,内心不是哇凉...

  • 2018-12-04

    千偻愁思随风飞走,飘飘乎,宛在梦中。洋溢乎,宛在明月星空。

  • 宛宛

    第一章 慕乔第一眼看到宛宛的时候,心里头便想,纪年的这个堂姐是个长相粗鄙的女子。他不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宛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fl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