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四岁男孩抽烟嚼槟榔,动作熟练老成,视频曝光,一打开听到的是一个老奶奶的笑声,溺爱,些许自豪,带着盲目,更带着一些让人不寒而栗的戾气。
有网友反映,这男孩抽烟史已有一年多,爷爷只要一开始打牌,他就跟随着在一旁小卖部偷烟吸,或者捡烟头,或者……很难想象这个画面,让人沉重的心情。
又一个留守儿童的痛,谁来守护?
隔代教育,尤其是农村的隔代教育,存在“熊孩子”的问题总让人不寒而栗。小孩的调皮捣蛋,爷爷辈会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支持,越鼓励越放纵,越支持越闹腾。
他们年事已高,很多时候,有能力忽略却没有余力去改变。长辈与孙子辈的感情关系也已隔代,吃饱喝足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至于教育,大多数是顺其自然,能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便是孩子的好命,家族的风水运!
农村的文化生活,多数都是腐化与堕落的聚集地,尤其是节假日期间,赌博与诈骗,集中存在于空心村,大多数是老年人与儿童的留守地。
老年人晚年生活本就孤单寂寞,再加上孙子辈的抚养压力,他们早已力不从心,勉强维持生活,好与坏,根本无心理会。
年轻人在外打拼,很多一去就是一年甚至好几年。家族文化,荡然无存,村里文化,也是俗气与戾气并重。
小孩对周围世界的是非黑白,完全分不清楚,能够引人注目,那便是大胆为之,即使吸烟,喝酒…对他们而言,与孤独到抑郁的童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又一个赤裸裸的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问题,一个儿童的教育失败问题,包涵着一个家庭的绝望,隐含一个社会的潜在威胁。邪恶的蔓延与传承,绝不是社会发展存在的力量。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频繁曝光。有被性侵的,被虐待的,被骗的,被歧视的;也有自我放弃的,自我堕落的;更有被周围环境影响而不知不觉走上绝路的。哪一个教训都让人不忍直视。
我们的社会,应该有所作为,志愿者服务,应注重精准扶贫。如今社会基本步入小康社会,吃饱穿暖,已不成困扰。精神上的因地制宜扶贫,才是真正解码技术。
一个团队,走马观花,根本于事无补,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应少一些花俏服务,多一些将心比心,用心良苦的“扶智”服务。
我们的家庭,应该担起责任。在外务工,不是对家里人不管不问的所有借口,没担起责任,才是父母最大的失责。很多时候,现在看不出什么,十年二十年之后,问题的反馈,将是你此辈负担不起的灾难。
基层政府,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社会环境保驾护航。扶贫济困,不是送米送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精神环境污染,已显现出严重影响。
基层干部,该有所行动。如组织骨干村民开展健康文艺活动,锻炼身体,充实精神生活。广场舞也好,民歌也罢,总比放任村民吸烟,赌博的好。
留守儿童的痛,我们应共同守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