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主任那会儿,主要精力都放在班级建设和个别学生辅导上了。那时的自己只顾的思考破解学生身上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毛病”,对于不配合的家长在内心除了抱怨还有无奈。后来做一点学生德育面上的工作,见到各类学生就更多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做出调皮捣蛋事情的学生,你只要沉下心来和他们谈,发现内心都是好孩子、善良的孩子以及无助的孩子。
看到的孩子不下2000名了,各类型孩子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了清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15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发觉得孩子成长的关键在家庭在于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大概也有三年的时间了,之前不敢公开的提这种观点,因为作为老师来强调孩子的教育责任在家长,会被人误解,以为是为老师这个行业开脱责任。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科学的教育观点理念传播给家长,而不只是在指责父母的诸多不是。
理想的状态就是,全国各地能够集合当地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各类专家,在当地为家长开设免费公办的培训,来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在高中,老师的教学效果是以孩子已经渐稳定的人格为基础发生的,而且学校教育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那些人格上急需要社会支持的孩子助力不够,没有意识的父母又在对孩子做负功,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只有当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阴差阳错、机缘巧合的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来,全社会才倒推逆想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是悔之晚矣。
说道今天的主题,呵护孩子的想象。社会生活消磨了人的想象,非教育行业从业者也难有机会系统专业的思考人的成长发展内容,故在“脚踏实地”的现实要求中,成人不经意间就过早的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国人的思维习惯中,总是要先明白一件事到底有什么好处之后,才会决定是否要加以投入和坚持。既然如此,那就说一说想象力对于学习的重要贡献。学校学习属于系统性学习,是把对某个领域的研究按照某种顺序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按照课时依教学进度逐次学完。学的时候是切碎的,而考的时候是整体的。本来世界是一个整体,而研究学习的时候是被切成无数的角度、领域、学科以及章节,那么要将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拼装起来再次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可不像是小孩子玩积木。各种碎掉的知识摆放在人类大脑的记忆区,而大脑皮层创造性的从记忆区调取各类材料进行拼接是需要粘合剂的,这个粘合剂就是人类的想象。
只有人类具有“象征”的能力。象征就是依靠强大的想象把看似不相干的部分连接到一起。比如白鸽与和平、玫瑰与爱情、红袖与佳人。没有想象力的人只是在毫无生趣的记忆他所感知到的一切,头脑中的世界无趣,自然现实也是无趣的。
想象力表现在孩子的语言与行动中。孩子宝贵的一点就是会做出不切实际的种种模拟想象,这对于未来个体整合知识、产生想法、敢于创造创新至关重要。
当孩子小时候因为“胡思乱想”遭到批评和耻笑的时候,高中老师看到的就是一个“一是一、二是二”的现实主义学生,这样的学生更容易被他以为的现实禁锢。
�,�;�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