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诗解如下:
原先善于用道治国的人,
不愿教民投机取巧,玩弄小聪明。
而是喜欢质朴敦厚,些许有点愚钝。
老百姓之所以难以管治疏导,
是因受诡诈蒙骗太多,机智灵敏过甚。
所以用狡诈“才智”来治理国家,
就会导致贪婪贼害横行。
反而言之,是民之宏福、国之大幸。
知道了这两种治理国家的方式,
稽查对错后付诸践行。
人们就可以明智取舍;
用称为玄妙之德来调和人心。
若玄妙之德,高深意远被召唤回归,
民心自然敦厚,事业就会达到大顺。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莫能与争)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诗解如下:
江海所以被百川河流向往,
是因为它善意留守在低下的地方。
不畏恶劣环境,兼收清浊激缓波浪;
所以,大爱汇成江海;
成为无疆无穷的百川之王。
因此,圣君欲当上等公民(即百姓之官);
就必须言辞和蔼,做到谦下礼让。
欲先取信于民,必将利益在身后置放;
所以有道的圣君 虽居上位,
而不给下民增加压抑的重量。
处于人民之前,而不让人民损害受伤。
所以天下的人民快乐生活,
领导受到推崇、爱戴、敬仰。
而没有感到不适,没有讨厌的迹象。
以他那与其不争的博大胸怀,
所以天下就没有人与之竞争和逞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