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讲这本书,讲我自己。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常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总希望用迎合他人的方式来让别人对我有好感,说话时,脑中杂念巨多。在聚会中,别人高谈阔论,而我想的是我的这个观点说出来大家会喜欢吗,并且我还说话不利索,不利索时就越发紧张,思路中断,好惨啊对不对。在这种在意别人看法的“良好思想”的指引下彻底堕入深渊。我变成了内向患者,还换上口吃,就连平时说话都不顺,我常常听的一句话就是“慢慢说就会好”,但是这真的可以吗,我真的是无法控制我自己啊,这种思想已经持续10年之久,已经深入潜意识,说话时各个肌肉的错误配合也已经根深蒂固,我开始厌恶这句话,这根本不能帮助我,我需要寻找新的可操作方案。我开始接触口吃矫正,它传给我一个观点:说话时不要有杂念和本身的口齿能力。这个观点成了后续一直指引我的思想,但是真正使我顿悟的还是看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内向不愿意出门的朋友、脸红症、哲学家155的身高以及阿苏勒德悲惨童年,这些例子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你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思想原来也是一门主流心理学,我如获至宝。开始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和训练。两周的成果:
1.让同伴在地铁里给我录视频基本无压力
2.在昨天的线下活动中一有插话的机会就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原则是不浪费一次发言的机会,但也有3次不主动(检讨)。
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对于一个常年被压抑不说话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
今后的原则就是主动说话,说话时不去想结果,说就好,也不要想你说的话会产生什么牛逼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