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不修“内功”,难成大器》这篇文章刷屏,我看了很多遍,在心里挣扎思量了许久,然后我辞职了。
01
初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OS是这样的:说的太XXX对了。
上家公司呆了3个月,新公司才来1个多月又想走。这毋庸置疑是我的问题!时我太浮躁了!是我眼高手低!
虽然公司周六无薪酬,无补贴的要求加班,但是要想成就大器,不就是要比别人更努力吗?这些有什么不可以忍耐的呢?况且大多数的年请人不也是一样坚持下来了吗?年纪轻轻不就正是吃苦的阶段吗?
虽然公司要求每个人的日常工作都必须参与到两个项目中,但公司不也是为员工着想,培养员工的技能吗?多经历多学习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成就大器!
虽然公司因为之前的盲目招聘在这个月疯狂裁人,但这不也是情理之中吗?难道不及时止损一错再错吗?公司要为大部分的员工负责,从经济效率来说,从民主政治来说,少数服从多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公司发展了,有幸留下的大多数人才能够有更好的福利和待遇!
还是打消辞职念头,踏踏实实工作吧。
02
半日之后,在另外一个微信群中,我又看到这一篇文章,百无聊赖中不自禁的又点开了文章。半日之后的我又多了些思考。
学习与历练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修炼一些管长远的“内功”。学习和历练只能在公司里才能做到吗?要说古人智慧,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中没有哪一项要求我们将自己囿于职场之内。
修炼内功非一朝一夕之事,非轻而易举之事,在不间断的重复与循环往复中耗费的时间怎能不令人焦虑?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正中靶心才是最有效率的事情不是吗?
面对光怪陆离、纷纷扰扰的职场,在你秉持非一朝一夕,简简单单的准则静下心、沉住气踏踏实实苦干,秉持“不求诸外、反求诸己”的意欲完成管长远的修炼时,“会哭会闹”会邀功的隔壁桌可能早已成就“大器”,提前结束了修炼。
03
带着这样的怀疑与忤逆的不安,我有一次将鼠标指针滑到文章的开篇。
我十分十分尊敬黄旭华院士,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我十分十分敬佩薛其坤院士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他们的生命因坚持和科技而发光,可我是我,我就是我,我并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我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权力。我需要找到自己的发光点!
想起曾和一位睿智长者的聊天:
我问她:“老师,您觉得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是正常的吗?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坚持吗?”
“任何的选择都有代价,你想生活的舒服,那么你可能就需要从事你没那么喜欢的工作;相反,你选择你喜欢的事情,但你可能需要忍受贫穷。直到你能够凭借喜欢让自己生活的舒适,又或许你终究做不到。不论如何,你衡量得失后做出的选择起码不会有“这一生白活了的”失落感。”
何为大器?必须有缠腰的万贯才可称之为大器吗?必须有倾轧朝野的权力才可称之为大器吗?必须有贯耳的名气才可称之为大器吗?
难道我们对清道夫的赞扬都是虚假的吗?难道我们对乡村教师的报道都是博眼球吗?难道我们对守林人的敬意都是虚伪的吗?
对我来说能够看清自己,听从内心的想法的人是我心目中的大器。
你是否在为辞不辞职而忧心?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