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箭穿心》观后感

《万箭穿心》观后感

作者: 静子解忧心理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23:26 被阅读0次

李宝莉,一个善良,坚强,为家付出很多的勤劳女人,怎么就没有办法让自己幸福呢?老公出轨 接着自杀,孩子成为高考状元后把她赶出了家门,原因是她害死了他爸爸。一辈子辛辛苦苦,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真的是因为家里的风水不好吗?地处万箭穿心之地吗?还是别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宝莉是怎么让自己走到这一步的呢?

影片一开始就是两夫妻睡着,女主李宝莉开始抚摸男主马学武,可男主却拒绝了,男子的声音很冷淡,很烦躁,就像这是一件很让人厌烦的事一样。

在这个片段中,感受到这对夫妻的关系不太好,从男子的语气中可以听出,对和李宝莉爱抚是一件很令人厌烦的事情,所以就很直接的以第二天要搬家为由拒绝了李宝莉。

想起了老师《札记婚姻系列》的文章说的,检验夫妻关系是否真的和谐,幸福。就可以从夫妻的性生活是否和谐来看。影片一开头这段的描述就埋下了伏笔。

今天我是第三次看这部电影,说句实话前两次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但为什么不舒服却说不上。今天开始看第三遍的时候,仔细的感受自己内心。

影片开始是李宝莉一家搬家的过程。让我真正不舒服的是李宝莉那种张牙舞爪的样子,那么的咄咄逼人,那么的不给人留面子。

其实说句实话,我非常讨厌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和我心目的女人是不一样。其实看到这个女人我虽然能理解她处于社会的底层,从某种程度她是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来捍卫自己所谓的权益。但我还是很不喜欢,觉得她这样做很丢脸。

很丢脸的原因也是站在马学武的位子上感受到的。其实我的个性更像马学武,懦弱,胆小,特别是面对这样咄咄逼人的女人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既对她没有办法,也因害怕而不敢直接面对,但内心更多的是鄙视,鄙视这样没有文化,张牙舞爪的人。

虽然我也不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但我心中有女子完美的样子,不该是这样的,应该是优雅,内敛,能有所担当,敏锐,机警,又很坚强的。总之我就是不太喜欢这样的女子。

影片的这一段反应了很多的问题,也可以说为后面的影片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需要好好领会。

记得老师说过好的电影是没有废笔的,可以从演员的表情,语言,场景中看出很多的问题。那我也就这段来写写我看到了什么?

影片开始是马学武和孩子一起在收东西,孩子做的好,马学武给予孩子表扬,孩子很高兴。从这段以及之后的情节都可以看出,孩子和马学武的感情很好,马学武也是一个慈祥的好爸爸。

这时听到楼下有人大叫大嚷的声音,马学武来到窗户边看到李宝莉和搬家的人在讨价还价,在说搬家公司的人坐地涨价,但搬家公司的人说出的理由她也无法反驳,抬头想找马学武帮忙,可马学武一看到李宝莉抬头,他就猛然把头缩了回去,而李宝莉看到马学武缩头也很是气愤。

马学武的一缩头和李宝莉的抬头这个配合的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 ,马学武是不愿意出面讨价还价的,最重要的是不敢面对在怒火中的的李宝莉,同时还觉得李宝莉这样做很丢脸,他不想变成和李宝莉那样的市井小人。

接着是把东西搬到了新家,马学武给搬家的工人发烟和买饮料被李宝莉给骂的抬不起头来。马学武被李宝莉当着外人的面骂“贱”,他采用的方式也是沉默。说句实话看到这里我觉得马学武作为一个男人真的很窝囊,而李宝莉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马学武的。

但李宝莉和建建在一起就完全不是这样的,李宝莉就不会那么张牙舞爪,建建是治得住李宝莉的人。他是不会任由李宝莉发飙而不发火的人,其实应该说,建建还是挺男人的,不像马学武是个软弱的男人。

建建在社会上混惯了,什么没有经历过,什么没有见过,反倒禁得住打磨,而马学武却是温室里的花,经不起现实的打磨的。

其实整个影片看完,我觉得李宝莉虽然张牙舞爪,虽然经常鄙视马学武是乡下人,但内心其实是很自卑的,自卑在没有文化。所以她把做一个文化人的期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了。于是就只会问孩子学习作业的事。

马学武虽然是有文化的人,并在厂里也做的还不错,当上了厂办主任,在厂里搞接待, 和领导相处,和同事相处都很不错。但在李宝莉面前就是没有办法抬起头来,就是自卑至极,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和李宝莉相处,在李宝莉面前他是极其失败的。

当然他也会反抗和攻击,但使用的方法都是冷战和软抗,或者委屈求全。而这些方法对李宝莉都是无效的。

我还从影片的一些片段中看到,马学武的孩子气。比如搬家的那一天晚上,一家三口吃饭。马学武软抗给李宝莉脸色看,李宝莉让孩子念一首诗听听,孩子看看马学武,看到马学武不支持李宝莉的说法,马上就说,爸爸不想听,他不念。马学武看到孩子很听他的话,就摆出来一副很了不起的表情给李宝莉看,仿佛在说,看吧,孩子还是听我的,不听你的。也就在这个时候马学武才可以在李宝莉面前找到一点优越感,于是像一个孩子一样在显摆。看到这里我感觉马学武真的很幼稚。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孩子更多的是在保护爸爸,看到爸爸经常被妈妈欺负而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升起了想保护爸爸的感觉。而且从亲子关系来说,他也是和爸爸比较亲的,自然会站到爸爸的这一边。

我一直在想马学武出轨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最后冲破了道德的底线而出轨的呢!我现在看到了两个原因:一是,马学武已提出和李宝莉离婚。心中想,反正我是铁定要和李宝莉离婚的,心中的约束力就没有那么强了,也想放纵一下自己了。二是,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在李宝莉面前当一个真正的男人,无法展示他男人的雄风。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遗憾和失败,他在这方面需要得到满足,需要去征服一个女人,而以此来展现自己男人的雄风,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渴望。

看他找到的周芬就可以看出 ,这个女人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温柔,对他的崇拜,需要他的保护,并且很关心他。都是他想要的,都是可以满足他心中需求的,都是李宝莉身上所没有的。虽然从影片的后面看到,这个女人也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温柔,也没有那么崇拜他 ,但在那个时候他就只看到了这些。于是就出轨了。

但也因为是做了亏心事,所以才会做出不寻常的事,特意打了一个电话给李宝莉说,要加班,不回家吃饭。而让李宝莉敏锐的感觉到他的不对劲,而跟踪,才发现了马学武出轨的事。

而李宝莉可以在这个事情上表现的那么敏锐也真的是女人的直觉很厉害,再加上在揭发马学武之前,她对马学武是没有越轨事件的,于是一感到不对劲就要去证实到底是怎么一会事,才发现马学武出轨的事。

其实李宝莉这个女人做事是很果断的,行动力也很强,但她身上缺了一些东西,很重要,很关键的东西。

影片在马学武提出离婚以后,开始讲述他们各自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对的方法。

李宝莉是商场的售货员,在这里工作可以看出她是可以把问题处理的妥妥当当的,还帮助商场里的扁担何嫂子拉生意。故意照顾何嫂子,心地很善良,而且也没有在家那样的张牙舞爪,咄咄逼人。

而马学武去到工厂上班也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开朗,还能款款而谈,毕竟是厂办主任啊!还是挺有工作能力的。但在李宝莉面前感觉就像一个孙子一样,内心对李宝莉是害怕的。

为什么这两个人在一起就会变成这样呢!他们是怎么了?这个答案在后面马学武出轨以后回家,在李宝莉和她的好朋友小景的聊天中就可以看出。李宝莉就因为马学武的承诺会好好带她,她就觉得马学武理所当然的应该对她好,而且是始终如一的,而没有去反省自己的种种行为是否妥当。还有一点是,她内心对马学武是乡下来的非常鄙视,非常看不起,觉得自己是个城里人很了不起,虽然条件不好,也比乡下的有知识的马学武好。

其实李宝莉和马学武两个人都是极其的自卑,两个如此自卑的人在一起真的是一场灾难。

其实李宝莉的闺蜜小景说了一句实话,马学武走到今天都是李宝莉逼的。真的,不得不说马学武自杀是因为软弱,因为绝望,不愿意再面对现实而做的选择。但这个过程也是和李宝莉的推动分不开的。在这个事件中李宝莉也是要付相应的责任的。而且李宝莉自己潜意识里是知道的,所以她才去当扁担,把生活的重担都扛着自己身上,抚养孩子包括马学武的妈妈。小景曾经说过帮李宝莉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不要去当扁担。但被李宝莉拒绝了,李宝莉拒绝的理由是,做不了。

我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不会可以学啊!可她宁愿选择那么辛苦的工作,也不愿去学习。现在想来她心中是有愧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惩罚自己,当然这个应该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还有就是她已经习惯靠自己了,接受别人的帮助她应该是不习惯的,就算那个人是她最好的朋友。还有自卑的她认为自己是做不了那样的工作的。应该还有一个原因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感觉更自在。这具是她的局限性也是她人格可贵的地方。

话又说回来,李宝莉在看到马学武出轨的时候,内心的痛苦是不能用语音来形容的。作为女人能明白她的愤怒和痛苦,甚至能明白她报警的事。其实她就是想让马学武回家,就是不想这个家散了,最主要是为了孩子。可她用的方法太绝了。最后毁了马学武,毀了这个家,毀了她自己。

我发现李宝莉处理事情的方式虽然快准狠,但杀伤力太大,最后伤了所有她想保护的人,包括她的孩子。而且她也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只是到了最后孩子把她赶出家门,并说了他爸爸自杀的原因,她才开始反省,在反省中才看到孩子从来没有开心的笑过,才放手心甘情愿的离开这个家。而也是因为她的放手,一切才能真正的走上正轨。

我有些明白老师说的西方女性和东方女性不同的东西在哪里了,东方女性可以舍身,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等等,舍弃一些东西,愿意为别人去付出。但西方女性,如福斯特医生,她就是缺了这个放手而最终让孩子离开的,她的心中少了一个“大义”。

马学武自杀后,李宝莉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这个时候的李宝莉是坚强的,比起马学武更有担当。就算马学武在自杀的时候都没有给她留下只言片语,但她还是撑起了整个家。但在这个时候她还是没有开始反省,她的家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马学武为什么不留言给她?她只是有个执念就是:不能让这个家散了。也就是在这个执念的支撑下她才坚持下来的。

她那么辛苦的挑扁担,但这个辛苦的过程没有让孩子去体验过,只是让孩子好好读书,只要读书就好了。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办法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为这个家的付出,所以才有了后面把妈妈赶出家的举动。想着自己长大了,可以不要靠妈妈,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才把妈妈赶出去的,说句实话,李宝莉真的是养了一个白眼狼。但李宝莉最后选择离开也是对的,让他的孩子自己去试试,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想的,生活那么简单,真的可以靠自己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事。

在这里要再说一点的就是,其实在这个家里,李宝莉很早就被家里的成员从心里隔离在外了。从马学武开始,到他的孩子,到马学武的妈妈,都早已经没有把她当一家人了。也就是李宝莉一直把这当她的家,可她的家人早就不当她是一家人了。所以她儿子后来才会那么狠心,只记得爸爸是因为妈妈而自杀,却完全忽视了爸爸出轨妈妈是很痛苦的,爸爸的软弱自杀丢下他们不管是非常不负责的行为等等这些,孩子都是没有看到的,孩子还没有看到李宝莉为这个家的付出。只是理所当然的接受。

就包括马学武的妈妈也是这样,孩子大了,说让李宝莉可以重新找一个人了,嘴上说的好听,其实也是变相的想赶李宝莉走。在孩子要赶李宝莉走的时候,她也就是随便阻止了一下,而没有真正的站在李宝莉的这边来说话,如果她真的想留下李宝莉完全可以和孩子说,你如果让妈妈走,那我也走。这样的话,那孩子也是会妥协的。但她只是不疼不痒的说,这样孩子是会后悔的。

其实他们两个都是白眼狼。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李宝莉只有和马学武在一起的时候才会那么的张牙舞爪,那样的不可理喻,那么的尖酸刻薄。可以说马学武激发出了李宝莉的所有的人性扭曲阴暗的那一面。

因为整部电影李宝莉就是在和马学武一起的时候才会这样,不管是和孩子,和马学武的妈妈,和最好的朋友,和建建相处都不像和马学武相处那样不可理喻。

我后来想到的一个点是马学武的懦弱,无能造成的。因为我想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的我非常的自卑,非常懦弱。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我经常被一群班上特别闹的男生欺负,他们不欺负别的同学,就欺负我,在他们欺负我的时候,我从来不敢反抗,也从来不求救,因为知道求救没有用,因为害怕不敢反抗,只能选择逃避,想办法的躲避那几个男生,但还是会被他们逮到并被辱骂,被踢打。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反抗,逃不了就默默承受。

现在回过来看,其实那几个男生就是欺负我比较多,他们也会去欺负别的人,但当别人反抗的时候,他们也就不会那么猖狂了。可就是因为我的懦弱和不反抗激起了他们的凶性,觉得我好欺负,所以就越来越肆无忌惮。

其实那时的我和马学武非常的像,内在一点力量都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没有求救的人,那时的我不敢把这个事告诉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会骂我,骂我怂,相比被欺负,我更怕被爸爸妈妈骂,所以说在那个时候我是没有支持的。马学武也是这样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马学武不知道怎么和女人相处,也没有人教他,他也不知道,而且对有亲密关系的女人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那么害怕李宝莉,这种害怕应该是从妈妈那里就延续下来的了。

就像他出轨对象周芬说的,马学武是个挺好的人,就是不怎么了解女人。这是一句真话啊!

还有一点就是,那么大的人了,却还需要孩子的保护,马学武真的很失败啊!

写到这里也还是有很多没有看明白的地方,整部电影也还是没有完全的理清楚,但我知道一点的就是,李宝莉在马学武自杀后,承担起了整个家庭,到最后孩子把她赶出去,打破了她“家不能散”的幻想,她最终离开了这个家。这整个过程 ,李宝莉开始完成成人化的过程。接下来就是她孩子来完成这个成人化的过程了,这个家从今往后就由孩子自己来承担,自己来负责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终究会完成成人化,会最终接受和理解妈妈的。

这也就是影片最后李宝莉和建建走了,她的孩子看着她离开而没有上去留下妈妈的原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箭穿心》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kw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