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无事,午饭后,即去万东旧书摊闲逛。两个星期没去了,希望能淘到几本心仪之书。可是,在几个旧书摊翻弄了半天,毫无所获。
正准备离去时,突然,在小李的旧书摊上,瞅见几本新书下面,似乎有一沓旧纸。于是翻开,果然,下面压着厚厚一沓破烂纸张。
上面一册,封面上手写“中国民间文学资料 歌谣”,如下图:
淘书记(十一)
翻开一看,是1959年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资料室所编辑。上有手写“民研会赠阅wang ”几个字,喜欢封面,如图:
淘书记(十一)
根据说明,本歌谣含二直辖市和二十五个省的有关歌谣1103首,无今天的天津和重庆二市。
淘书记(十一)
翻开歌谣,下面也是一册资料,包封上手写“民间苗族芦笙曲及省团,贵阳市,岑巩本地歌舞资料”。下面有“王化民”三字,应是当时书籍拥有者。
从包封说明看,此册包含4个方面内容,应是一个合订本。如图:
淘书记(十一)
猜测该资料应为黔东南州歌舞队所有,不知该歌舞队如今还存在否?芦笙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看家本领,如今,到处都有芦笙的表演,该歌舞队也许应该还存在吧。
只是,该资料散落出来,觉得有些可惜,因为从书籍封面上看,该资料应为1964年左右,由当时中央民族歌舞团编印,并赠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队”,征求意见的。封面上有“赠阅”印章和手写题字,如图:
淘书记(十一)
这样的资料,对黔东南州的芦笙歌舞发展应该有一定意义。
至于本册合订的其他资料,上封面吧,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淘书记(十一)
淘书记(十一)
后面的岑巩演唱材料:
淘书记(十一)
内容挺有意思,上一幅首:
淘书记(十一)
还有贵阳歌舞团的资料彙编:
淘书记(十一)
如今,贵阳高铁四通八达,将全国大部分城市纳入了10小时圈,很多城市纳入了4小时圈,还有部分城市在2小时圈。可是当年,请看下面:
淘书记(十一)
当然,这小高炉也破坏了生态,好在早没了。
淘书记(十一)
其他,还有两册,一是当年“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演唱资料:
淘书记(十一)
另外一册是黔东南的散文集:
淘书记(十一)
油印的内容,记得当年读书时,就经常帮老师油印试卷。
淘书记(十一)
最后,这两本也是今天的收获,上世纪80年代的书,印量3000册,品相不错,内容也不错。还有,喜欢标题“人是教育的对象”。
淘书记(十一)
哈哈,我也需要被继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