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佛(上)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是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五方佛源于“本初佛”,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对“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
毗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
佛教典籍中认为五佛皆是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如来渊源考》:“五方明王为五方五佛之化现;五方五佛名号不一,皆为同体,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南方欢喜净土宝生佛、东方妙喜净土阿閦佛、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北方胜业净土不空成就佛。这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又称"四方四佛"。
中文名:五方佛 (五方五佛)
外文名:Five Dhyani Buddhas
别 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
中尊佛: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
东方佛:香积世界阿閦佛(不动如来佛)
南方佛:欢喜世界宝相佛(宝生如来)
西方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北方佛:莲花世界微妙声佛(不空成就佛)
目录
1 五方佛简谱
2 五方佛释要 : 中方毗卢遮那佛 东方阿閦佛 南方宝生佛 西方阿弥陀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6 五方佛列位 : 中方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 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
7 五方佛心咒: 五佛心咒概述 五方佛心咒释要 五方佛心咒疏解
8 修行之功德 9 五方佛颂赞 10 五方佛热土 11 五方佛官寺 12 五方佛开光
15 五方佛藏品: 205米《无量寿经》 经折装木刻《无量寿经》 五方佛与三怙主系列唐卡 五方佛罐 五方佛唐卡 (刺绣) 打籽绣五方佛唐卡 白铜局部鎏金五方佛五叶冠
五方佛简谱
五智如来又称五方佛,或五禅那(Dhyani,译作禅那,静虑之意。静即定,虑即慧也)佛、五在定佛,代表五智、五德、五戒。此唐卡即表现藏传佛教金刚界(vajradhatu)五智如来,能够成就五种智能和提供冥想的五位佛。
中央为大日如来(Vairocana),又作毗卢遮那佛。法身装束,肤白色,双手胸前作讲经印。代表清净人的痴心之毒,将色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
最左为东方不动如来(Aksobhya),又称金刚不动佛,阿閦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为藏传佛教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肤青蓝,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嗔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
大日如来左边即为南方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又称宝生佛,肤金黄,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智。
大日如来右边即西方阿弥陀佛(Amitabha),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肤红色,双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为妙观察智慧。
最右即北方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又称不空成就如来, 肤绿色,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慧。
.大日如来、不动如来、阿弥陀如来、宝生如来和不空成就如来,是转化和净化我们贪恋、我慢、嫉妒等烦恼属心等五烦恼所转成我们佛性五智。 [1]
.佛 号:...........大日如来..........不动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如来.....不空成就如来
佛身颜色:.......白色..................蓝色...............金黄色.............红色................绿色
代表意义: ......自性清净...........法性不变.......增益行愿........平和安适.........一切成就
净土名号: ......色究竟土...........喜悦净土........具德净土........极乐净土........胜业净土
所转烦恼: ......无明烦恼............瞋心................我慢...............贪欲...............嫉妒
所净五蕴: ......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
所成佛智: ......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五方佛释要
中方毗卢遮那佛
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梵文 Vairocanabuddha)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色:白色
代表意义:自性清净
净土名号:色究竟土
所转烦恼:无明烦恼
所净五蕴:色蕴
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
毗卢遮那佛,为梵语VairOcana的音译,意为"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由于毗卢佛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能使三千大千世界永放光明,能开发众生之善根,成办世间和出世间之事业,因此又得"大日如来"的尊号。依《大日经疏》卷一记载,大日如来的名称有三种意义:
1、去除黑暗、光明遍照义﹔
2、一切众务皆能成办义﹔
3、光明无生灭义。
大日如来是法界智慧的代表,可去除各种烦恼、止息各种灾难,又可增长定力和智慧及种种福德,能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风调雨顺,并得诸佛菩萨之庇护。
东方阿閦佛
东方不动如来(阿閦佛 / 阿閦鞞佛/不动佛,梵文 Aksobhyabuddha)代表大圆镜智:
佛身颜色:蓝色
代表意义:法性不变
净土名号:喜悦净土
所转烦恼:嗔心
所净五蕴:识蕴
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阿憴佛,又称不动如来,梵语为Aksokhya,音译阿憴,意为"不嗔恚"。是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阿憴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由于他的愿力所感,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
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憴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因阿憴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
南方宝生佛
南方宝生如来(梵文 Padmasambhavatathāgata)代表平等性智:
佛身颜色:金黄色
代表意义:增益行愿
净土名号:具德净土
所转烦恼:我慢
所净五蕴:受蕴
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宝生佛,梵语Ratnaketu的意译,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因其"从宝光幢笑之四金刚菩萨司一切之财宝"故名。他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代表一切诸佛的广大福德,能加持众生成就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大宝福德,圆满无上正觉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
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因此宝生佛不仅能生出一切菩提心宝,也能生出一切众宝,济助众生的贫苦,圆满世间与出世间的福德资粮。
西方阿弥陀佛
佛身颜色:红色
代表意义:平和安适
净土名号:极乐净土
所转烦恼:贪欲
所净五蕴:想蕴
所成佛智:妙观察智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a,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中国汉地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接引有情。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又简单易行,因此,归依者极为众多,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
阿弥陀佛成就光明无量之愿,其威神最为第一,能使一切众生愉悦欢喜,面貌庄严,身意柔软,而生善心,无复苦恼,延年益寿,命终之后皆得解脱。
北方不空成就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梵文 Amoghasiddhi)代表成所作智:
佛身颜色:绿色
代表意义:一切成就
净土名号:胜业净土
所转烦恼:嫉妒
所净五蕴:行蕴
所成佛智: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佛,梵语Amogha-sidhi的意译。在五方佛中,此佛的方位在北方,代表大日如来的成所作智,所以也象征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如来事业及众生事业。据密教所传,此佛的印契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角,右手舒掌,竖起五指,掌心向外。
这一印相象征这位佛拔济有情与所作成办的功德。依佛经所载,修行者在此佛的加持下,能成就诸佛事及有情事,也能成办自利利他之行,远离烦恼,成就事业。
五方佛内涵
五方佛源于“本初佛”,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对“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五方的概念,即把东、西、南、北加上中央合称为五方﹔与五方相配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了五方,自然就有了统治和管理五方的五方之神。战国时代,远古的五帝被附会为五方之帝,他们的佐臣则是五方神。而佛教在宇宙空间概念上提出三千大千世界的观念,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无量无边,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在方位上提出五方世界,五方世界各有一佛主管,即为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我国的嵩山地处中岳(属土),其它四方分别为东岳的泰山(属木)、西岳的华山(属金)、南岳的衡山(属火)
、北岳的恒山(属水)。五岳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相配,又暗合佛教中的五方布局格式。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憴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五方佛是密宗修行的主尊,象征的五种智慧中以法界体性智最重要,只有大日如来才具有这样的智慧。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之方便,化现为五佛,并转识所生其余四智:
中央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金刚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相佛),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声佛),代表成所作智。
此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万的佛又称作“四方四佛”。他们同样都穿戴完整的八珍宝十三种庄严,安坐在莲花月垫之上。
五方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
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有了五方佛,便有了“五佛冠”。
密教中的“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等造像,头上都戴“五佛冠”,冠中有五化佛,以示五智功德。
佛门中还有一种“毗卢帽”,帽上有“毗卢遮那佛”的小像。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僧众举办盂兰盆法会时,首座僧要装扮成“毗卢遮那佛”,头戴“毗卢帽”领僧众诵经施食。
(1)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身处在五方佛的中央,是五方佛的主尊,也称之为中尊,在他身坐的中央部位称之为佛部,颜色的分配是白色,中央佛部所掌管的功能,尊称为「法界体性智」,这个法界体性智的特色,正好与白色相匹配,那是人类世界之中无法体会的特质,
如普巴金刚的三个头的颜色:普巴身黑蓝色,具有三头六臂四只脚,每一头有三眼,共九眼。
.........右头白色表文殊菩萨之忿怒相-大威德金刚,为诸佛身的代表。
.........左头红色表阿弥陀佛的忿怒相-马头明王,为诸佛语的代表。
.........中间黑蓝色表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金刚手,为诸佛意的代表。
(2)阿闪佛(不动如来)坐在东方的位置,他所掌管的是金刚部,颜色的分配是蓝色,从唐卡的各类金刚的特色,表现出来金刚部所管辖的,是处理人类的灾难和医疗方面的功能,因此拥有息灾和医疗的特色。
(3)宝生佛(宝生如来)坐在南方的位置,所掌管的是宝部,颜色的分配是金黄色!所谓宝部的特色,是人类的财富、权力和寿命等等福报所在地。
(4)阿弥陀佛是坐在西方,他所掌管的是莲花部,分配的颜色是红珊瑚色,而莲花部的特色,是管理人类的情绪,他们经常使用的是悲心和慈心,其中以观音菩萨的大悲心是最为闻名。
(5)不空成就佛坐在北方,他所掌管的是羯磨部或者称之为事业部,分配的颜色是绿色或者是黑色,而事业部掌握的是人类事业的成就,和运气的好坏,唐卡之中以绿色为代表的有绿度母、绿财神等。
五方佛特征简介
五圣佛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五尊,由于各自美好完满的功德与品性,被赞誉为“五圣”,是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的众生最为有缘的五尊诸佛菩萨。 [2]
五方佛简史
密宗佛教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一说三国黄龙二年(230年)开始传入中国,
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叫“汉传密宗寺院”简称“汉密”或“唐密”, 盛行于北魏初年(386年)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因为密宗佛教倡导俗家修行到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57年)梁武帝沉迷佛教修行,在全国修建大量官方佛寺,密宗佛教开始成为皇家寺院和官方寺院修行的佛教宗派。
佛教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听信道士赵归真谗言,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
大同上华严寺五方佛
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都属于官寺,在这次劫难中几乎在中国大地消失,保存下来屈指可数,全国除西藏外(当时西藏叫吐蕃国),仅存十多座供奉五方五佛的官寺,分别是:北京法源寺、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南京瓦官寺、辽宁朝阳五佛寺,福建泉州开元寺、漳州龙溪古县城下半林鹳林寺,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石窟寺、圆通寺、慈云寺。这些寺院保存下来的五方五佛也不是唐朝时期的造像有历史记载的比如:山西大同华严寺中央三尊造于明·宣德年间,属木雕,其余两尊造于宣德、景泰年间,属泥塑。泉州开元寺中间大日如来是唐朝造像,其他四尊是五代时期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漳州下半林鹳林寺五方五佛,南明永历六年毁于兵燹,后来重新塑像于僧伽殿文革又被毁95年新塑的。
因为五方五佛的至高地位近来大陆有多座寺庙重塑开光了五方五佛
:2003年11月嵩山少林寺,2011年5月西安大兴善寺,2014年10月上海西林禅寺等!
唐高宗时期佛教官寺开始由皇帝统一命名和管理,唐朝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命名官寺有四次: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官寺被统一命名为景星寺、天授元年(690年)命名为大云寺、天授二年(691年)命名为龙兴寺、最后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命名为开元寺,官寺皇帝命名只是封号,每座官寺还有自己的寺名,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全称:“敕大开元万寿禅寺”、广东潮州开元寺全称:“敕大开元镇国禅寺”,人们就习惯称开元寺,这就是全国各地有很多开元寺、龙兴寺、大云寺的原因。
五方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 ,武宗毁佛后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民间复兴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称“一佛两菩萨”的民寺,后来僧侣就把代表至高无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称“五佛冠”,民间雅称“唐僧帽”,并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五方佛史料
据《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记载:“过去曾有文殊菩萨出世教令众生发菩提心
,并自发宏誓,愿尽志力广度众生,不休不歇如虚空之无穷无尽。发愿已,大士问谁愿同行?即时有五大仁者曰:‘我能依此文殊菩萨,能发大愿大行,广度众生,心同虚空,亦无休歇’。文殊菩萨即为五仁者立名曰:‘毗卢遮那、阿闪、宝生、观自在王(阿弥陀)、不空成就’。诸仁者各住一方,依愿修行,皆证菩提,并称五智如来。
中央毗卢遮那佛,梵语Vairocana Buddha之译音,又译作卢舍那佛,亦称大日如来。
毗卢遮那佛,意译为“光明遍照”。据《一切经音义》载:“毗,遍也;卢遮那,光照也;谓佛以身智无碍光明,遍照事无碍法界也”。所言遍者,普周法界也;光者,谓缘起无碍,离闇觉照也。《华严经探玄记》载:“此中光明有二种:一智光,二身光。智光亦有二义:一照法,谓真俗双鉴;二照机,谓普应群品。身光有二种:一是常光,谓圆明无碍;二放光,谓以光警世。此中遍者有二种:一平漫遍无碍普周故;二重重遍如帝网重现故。”
毗卢遮那佛又称卢舍那佛,《华严经探玄记》复载:“卢舍那者,古来译或云三业满,或云净满,或云广博严净。今更勘梵本,具言毗卢遮那。”
依诸大乘经所载,毗卢遮那佛或名卢舍那佛,为释迦牟尼佛之真身。古来各家学者阐释三者之关系,皆略有异,但都认同分别以法、报、应三身而喻之。谓其体依法界真理而住,为法身,名毗卢遮那佛;其身相圆满庄严,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度娑婆众生,现身秽土,为应化身,名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除示现广博光明法身外,更现庄严之华藏世界,以示深广无穷之法界,含藏无量微尘数世界,如无边海。《华严经》云: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
东方阿閦佛,梵名Aksobhya Buddha之音译。意译为不动佛或无嗔恚佛、无怒佛,又名不动如来。
嗔怒为贪、嗔、痴三毒之一,能出生一切不安稳性恶行,偈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唯有无嗔,始能面对逆境而不起害心,不生退意。阿闪佛以无嗔法门度众生,特以妙喜世界接引众生。《梵网经》载:“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于阿(门人人人,音初)佛之净土修行,得无嗔而不动退心,无重堕三恶道之虞。《大宝积经》载:“若住不动如来清净佛刹者,彼诸众生,终不退堕,不可引摄,亦不退还,住无上菩提,有大势力,不可摇动,永无退转”。
妙喜净土,乃阿(门人人人,音初)佛为修行人而设之理想佛国,只待众生发愿,修善往生。《大宝积经》载:“欲生妙喜世界者,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如是行愿能作因缘,生彼佛刹”。复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刹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
南方宝生佛,梵名Ratna-sambhava Buddha之意译。音译为罗怛曩三婆缚佛。宝生佛之事迹功德,主要载于密部经典,为金刚界曼荼罗五智如来之一,代表南方,能出生福智万行之宝,以济众生,因而得名。
宝生佛不特彰显福聚之德,更代表如来一切智中之平等性智。《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载:“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即平等性智也”。
平等性智,表征诸佛了悟所谓阶层高下之分,不过是事相表象,因缘假合。须知万物理体皆一,空无自性,更无自他。一切众生原是法性平等,只为执于尘境,起人、我相,迷而不觉。诸佛以智观自、他、众生本悉皆平等,发起“同体大悲”之心,慈悯拔苦。宝生佛平等施福,令一切众生,皆修福慧至功德圆满。《佛地经论》载:“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
众生若能体察佛之慈悲用心,依法修行,能积聚无边胜福,以此福德,启发自心,觉了万法平等,无人无我,究竟清净。
西方阿弥陀佛,梵名Amita Buddha之音译,意译为无量佛。别名有二:一名无量光佛,梵名Amitabha Buddha,音译阿弥多婆佛;一名无量寿佛,梵名Amitayus Buddha音译阿弥多廋佛。
阿弥陀,意为无量。何以此佛名号,意取无量?《阿弥陀经》载:“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名为阿弥陀﹍﹍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除具无量光、无量寿及无量人民外,亦有无量弟子及功德,《观察诸法行经》载,阿弥陀佛寿无量、声闻众无量、愿功德庄严无量,故号阿弥陀,统摄其德。
《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成佛前,曾作法藏比丘,立四十八愿,其中愿光、寿无有限量,如:“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密教经典以阿弥陀佛为五智如来之一,表妙观察智,谓阿弥陀佛能说诸妙法,断众生疑妄,令入正定。
极乐世界,亦名正定。依《阿弥陀经》载:“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释曰:“其国众生无有众苦,
《无量寿经》之华光现佛
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据《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载: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之处,黄金为地,庄严阶阁,七宝池中,八功德水,四色莲花,香洁盈满,天乐常鸣,杂色众鸟,行树罗网,皆出法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极乐国土,让众生安于修行之乐土。得生其中者,皆自在无苦,于法乐梵音中,谛悟大乘妙理,发无上道心,永不退转。
依阿弥陀佛之本愿,凡十方众生,闻其名号,欲生其国者,若能至心信乐,称名观想,乃至临终十念,于命终时,必得佛与圣众,示现接引,生极乐国。
北方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 Buddha之意译,
《无量寿经》荷花世界
音译为阿目伽悉地佛。不空成就佛之事迹功德,主要载于密部经典,属金刚界曼荼罗五智如来之一,代表北方。
不空成就佛,以德立名,《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载:不空成就如来,以大慈方便,令众生舍除懈怠贪欲,得大精进,成就菩提,故名。
不空成就佛于五智如来中,代表成所作智。佛德圆满,菩提正觉时,眼、耳、鼻、舌、身等妄识转为无烦恼净智,名所作智。《佛地经论》载:“成所作智者,谓能遍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如来修行圆满,福智具足,证得无上菩提,但垂念众生被无明所昧,堕生死网中,未可出离,苦恼惶怖,故以慈悲方便,
仗成所作智之妙用,普于十方,分身救拔。《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载:不空成就如来证得成所作智,流出智光普照十方世界,令一切众生无懈无倦,菩提道业精进,以至种种化益善行,无不成就。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五方的概念,即把东、西、南、北四方加上中央合称五方。所谓中央,通常是指本民族或国家的都城而言。有了五方,自然就有了统治和管理五方的五方之神。战国时代,远古的五帝被视为五方之帝,他们的佐臣则是五方神。据《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五方五帝与五方神为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帝 太皋 炎帝 黄帝 少皋 瑞顼 五方神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五方佛列位
中方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中央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大日如来是属羊和属猴人的本命佛,是光明理智的象征,要是虔诚的佩戴他,他能够保护您,给您带来光明理智,除去妖魔还可以避邪,使您能够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五方佛脱胎之中方毗卢遮那佛
大日如来,梵音名号Maha^vairocana,意译为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位于五方佛的中方。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众德圆满,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没有昼夜之分,只要是世间可是出世间的一切有情无情,都能受到恩惠,启动萌生佛心,获不可思议之成就。大日如来是属羊和属猴人的本命佛,是光明理智的象征,只要是虔诚佩戴或供奉者能够保护您,给您带来光明理智,除妖避邪,
能使您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至高无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见色蕴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你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
此处所谈的一切,皆无单独的个性,而是以形像代表五烦恼、五蕴等之本性。例如,色蕴的本性是大日如来本尊,他坐在有莲花、月轮为垫,由八只雪狮抬着的宝座上。每只雪狮皆象征证悟色蕴本性,八只雪狮合在一起,象征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莲花与月轮所象征的是方便与根本智。藉着方便与根本智,我们克服迷惑与妄想,从而将诸恶业转为善业。大日如来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法轮,象征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可亲、慈悲的能力、法度施教。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金刚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阿閦佛又称不佛,意为不动、无愤怒、无嗔恨等意思。他的佛国是喜悦净土,藏广的含义是真乐的意思。
他是象征无畏恐惧,得大自在,不再退转,也永不变异的本尊。
五方佛脱胎之东方阿閦佛
不动佛又称无动如来或阿閦如来。无动如来之刹土在此世界东方,称东方妙喜刹土。金刚乘中,无动如来是金刚部部主,代表一切如来之意。相传无动如来心咒能净除一切业障。如果你把此咒抄写带在身上,则永远不会出现非时横死。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非天任何众生念诵此咒,他都不会对你有什么的不利行为。要是众生死后,念诵他的名字而以慈悲心持诵一百遍或一千遍或十万遍,那么即便是已转生到地狱的众生也能立即解脱的。”
东方不动如来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悦净土,藏文名称意思为真乐。它以真乐为名,是因生该土者即不再退转,亦不变异。这是证悟了列为第五蕴之识及与识相应之嗔烦恼的本性上,嗔烦恼的藏文名称意思是比单纯的怒强烈。证悟了嗔的本性
,你便能把嗔转化为真乐,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没有恐惧、毫不迟疑。因了知嗔的本性而成就之智为大圆镜智。
不动如来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不动如来坐在由八只大象抬着的宝座上。大象被认为是体力最大的动物,象征嗔于诸烦恼中最强。不动如来代表此最强烦恼之被征服、平定和转化。不动如来面为蓝色,象征法性不变。他持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金刚杵象征无误,铃象征凡有所作,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为之。
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
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相佛),代表平等性智;宝生佛的佛国名是具德净土,藏文的含义是赋予光荣的意思,是因为他具有觉悟的一切品性和能力,能净化和转化众生的傲慢和烦恼。
五方佛脱胎之南方宝生佛
宝生佛,为梵语Ratnaketu的意译,汉译宝生如来。通称为南方宝生佛,或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在密教里,宝生佛也是在修法时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修行之德与福聚之德。宝生佛的印契是满愿印,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修法时,观想自身皆融成金色,此身即成宝生如来。并从顶上放金色光,现出无量金色菩萨,各各手中雨如意宝,光照南方恒沙世界。众生如遇此佛光,无论你所求的什么愿望都会实现的。这种想法,也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
南方宝生如来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赋有光荣。此土之佛赋有光荣,乃因他具有成就正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第三佛土之本尊是宝生如来。宝的意思是宝贵,生的意思是宝贵之源。由于所有成觉的光荣都可能在此佛上获得,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宝贵之源。
此佛土在五蕴方面得以净化的烦恼是我慢的受蕴,其转化后的清净状态是平等智。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因而面为金黄色。他坐在莲花上,前有由八匹马抬着的月轮及宝座。古代最快的运输工具是马,所以马象征我们迅速能生起我慢,驾驭马象征着征服我慢。宝生如来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铃。
如意珠象征宝生如来能有求必应,凡求助于他或向他虚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获得满愿。如意珠也表示这种成就是自然而有,无需费力。宝生如来左手所持之铃,表示他满足求者愿望的方式,不是冷酷严苛或令人难以接受,而是自自然然、和蔼可亲。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 梵名Amita -buddha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与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五方佛脱胎之西方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也是西方的阿弥陀佛,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寿(梵amita^yus )、无量光(梵amita^bha ),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因其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长寿者,因此人们尊称“寿佛”。相传阿弥陀佛圆寂的时候是在唐咸通八年(867)二月十日圆寂于广西全州湘山净土院,他的寿命有好几个说法,人说是104岁,133岁也有人说是132岁。所以也因此称阿弥陀佛为无量寿佛。
西方阿弥陀佛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为极乐,乃因其中从未闻苦、从不受苦。在此阶段所转化的烦恼是贪,所净化之蕴是想蕴。于贪欲的转化中所证得之智是无分别智。此佛土的本尊是无量光 (梵文 Amitābha)。我们称这位本尊为阿弥陀无量光,
其实他还有成千的其他名号。另一常用的名称是无量寿 (梵文 Amitāyus)。
阿弥陀佛坐在莲花与满月轮上,其下的宝座由八只孔雀抬着。孔雀象征美丽动人,也象征贪欲,因为我们一见美丽动人的东西,即起贪心,恋恋不舍。阿弥陀佛面为红色,右手持莲,左手持铃。花瓣光润之莲,象征修弥陀法可令修者之心平和而安适。同时,莲花还象征我们之生于轮回,有如莲花之长于污泥,一旦开悟,我们即解脱轮回之痛苦,如莲花之出于污泥而不染。
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
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声佛),代表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的佛国名是胜业 藏文的含义是行为完美、圆满的意思,所以此佛土又叫诸行圆满净土。
在那里想做的一切事都 可以如愿以尝。他的藏文又指成就一切的智慧。
五方佛脱胎之北方不空成就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胜业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行为、完全、圆满。所以此佛土名叫诸行圆满。于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成就。诸行圆满,即是指此易成就性。
此佛土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嫉妒转化后,便成为成所作智。象征这种成就的本尊或佛性,是不空成就如来。
有时,不空成就如来的宝座是由一种名叫"CHUCUOG"的动物抬着。这种动物像水牛,爱争先, 抬宝座的有八只动物,象征嫉妒,老是想比别人强的那一种烦恼. 。有时为了象征不空成就如来的成就,他的宝座是由神话中一种名叫桑桑的鸟抬着。此鸟具有人身、鸟翼和角。古时很多人都出海寻宝,据
说寻宝的人,只要能闻桑桑声,即使未见其面,亦能当下成就所欲。虽未露面,桑桑的叫声就极具影响力。这当然是不空成就如来的特质,他有能力成就一切。不空成就如来面为绿色。由于绿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种行,能达成多种目的。他右手持双金刚(羯磨杵)。由于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来,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 他左手持铃,象征其法教的慈悲和令人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