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5-09-28

2025-09-28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5-09-27 16:05 被阅读0次

    吾日三省吾身

    教育生活寻“美”:

    1.今天课务较多,午餐时龋齿莫名地疼了起来,囫囵吃了饭,午值、上第二节课……人有些懵,还是到药房买点消炎药试试,但愿没事。

    2.


    阅读咂摸悦美:文本解读|《秋天的怀念》:最是叠词藏深情

    作者说

    叠词可以摹声、摹色、摹状。写文章时恰当运用叠词,能使抒情浓郁深邃、韵律和谐舒缓,达到一唱三叹、循环往复的效果。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编选了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这是一篇交织着感恩、愧疚与心灵隐痛的散文,丰富而灵动的叠词运用,使文章生动含蓄、耐人寻味。笔者聚焦叠词,来破译《秋天的怀念》一文中的情感密码。

    叠词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很多,表现形式非常丰富。课文中,作者使用了多种叠词形式。有AA型叠词,如“常常、走走、看看”;有ABAB型叠词,如“望着望着、听着听着、大口大口、整宿整宿、准备准备”;有AABB型叠词,如“絮絮叨叨、唰唰啦啦、泼泼洒洒”;有AAB型叠词,如“偷偷地、悄悄地、红红的”;还有 AABC型叠词,如“好好儿活”。这些叠词还可以根据描述对象分类,包括写“我”的叠词、写母亲的叠词和写景的叠词等。

    品读写“我”的叠词,走进一段被禁锢的幽暗岁月。

    来看课文开头这段话: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在最有活力、喜欢运动的年龄,“我”瘫痪了。这个打击对于一个年轻小伙子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我”变得“暴怒无常”。作者描写“我”的暴怒无常时,用了两个ABAB型叠词——“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它们属于重叠式动词,表明动作不是一发即逝的,而是持续了一定的时间。“望”的对象是“北归的雁阵”,“听”的对象是“李谷一甜美的歌声”,这都是美好的视听享受。从叠词上看,“我”好像沉浸其中,但这都是假象,重点在后面的转折,“突然”和“猛地”都表示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透过这两个叠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对于瘫痪后的“我”而言,这种暴怒无常的生活已成为常态,病魔像藤蔓一样将“我”死死缠绕,美好的事物并不能让“我”获得暂时的解脱。

    品读写母亲的叠词,谱写一曲小心翼翼的母爱绝唱。

    来看下面两段话: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年纪轻轻却遭遇重大打击,这令“我”生不如死,无暇顾及其他。母亲该怎么办呢?“悄悄地、偷偷地”这些 AAB型叠词写出母亲动作的轻微和小心翼翼,前面加上“又”字,说明她多次、经常这样做。母亲的“小心”一方面来自对儿子的心疼,她担心哪怕再微小的举动,也会招来儿子的不悦,进而成为压倒儿子的那根稻草;另一方面来自儿子暴怒无常的情绪,随时可能发作的儿子,让母亲变得惊恐不定、如履薄冰。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里面有两个“我”,分别代表过去和现在的视角。从叠词角度品读,我们发现尽管母亲的动作轻微,仍然被过去的“我”注意到,且现在的“我”觉察到这些动作背后的深意,并因此感到深深的愧疚。

    再看下面两段描写:

    (4)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5)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文中的母亲不仅承受着儿子瘫痪、轻生的痛苦,而且遭受自身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不是一宿,是一宿接一宿,写出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时间之久;“大口大口”不是一口,是一口接一口,写出母亲病情的危重。ABAB型叠词,表达重复、双倍的意义,表明在现在的“我”的感知里,母亲的病痛是翻倍的。母亲这样痛苦,却选择隐瞒自己的病痛,一心想让瘫痪的儿子活下去。文中的叠词既写出母亲的疼痛,也写出儿子的追悔莫及。

    品读写景的叠词,展示一个“好好儿活”的生命奇迹。

    来看下面两段描写:

    (6)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7)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在以上两个片段的景物描写中,作者使用了 ABAB型叠词。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使“我”感到生命衰落的无奈和无力挽救的伤感,在平静得像一泓秋水的文字背后,藏着一颗想要放弃生命的心。秋菊“泼泼洒洒”地绽放,让“我”看到生命迎霜盛开的昂扬姿态,在色彩斑斓的景物背后,藏着一颗热爱生活、想要“好好儿活”的心。这两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生命如秋,不仅有凋零,也有怒放。“我”从中受到触动,最终走出了阴霾,决定“好好儿活”,这是一个超越病痛的生命奇迹。

    最是叠词藏深情。《秋天的怀念》中,瘫痪后“我”被命运扼住了咽喉,暴怒无常、想要轻生;身患绝症的母亲深爱着儿子,但只敢小心翼翼地表达。文中的两个秋天,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通过品读叠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体味母子深情,领悟生命的意义。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4年10月23日文章《〈秋天的怀念〉:最是叠词藏深情》;作者:广东省仲元中学/夏海芹)

    阅读 1.0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5-09-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tt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