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01
坐标:北京
天气:晴
我是在进了大学之后才知道有墙的存在,真正开始稳定的科学上网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用 SS。
刚开始学习开发那段时间,配置是 360 浏览器 + 百度,那时候觉得 Chrome 真难用,百度很强大,大一一度在手机上装了百度全家桶,那时候认为一家公司出品的产品可以保证高质量的一致性,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所以我选择了百度。当然,那时候 Google 在我的认知中只是一个类似于百度的搜索引擎。
翻墙也只是去看看被封禁的内容,那时候的观念,墙外都是反华势力、言论,处处都是洪水猛兽。原因是来自一款叫自由门的科学上网软件,安装打开之后,进入浏览器之后会自动重定向到一个充斥着反华言论以及大量的野史。用它也只是看看 Facebook 的主页,现在的 FB 账号就是那时注册的,虽然账号里,孤零零没有一个好友。
在大二,了解了 SS,会在网上找一写免费的账号登一登,这时候的网络稳定多了,偶尔可以看看 YouTube 的视频。魏则西事件发生之后,微信公众号老鹰说的作者自己花钱搭了一台服务器,供读者使用,稳定使用了两个多月,手痒痒开始自己找教程搭建,买了 DC 的 VPS,最后出来的效果并不好,只有几百 k 的速度,运行了几个月之后,偶然发现现在使用的 SS 服务器提供商,开始付费使用,一直到现在。
现在开发和日常只会用 Chrome,开始理解 less is more,全家桶从百度转到了 Google,而 SS 的状态也是常开。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工具。
Android 平台只要连上 SS,在 Google Play 上可以下载世界上所有发行的 Android APP,不过一直没能找到一部完美的 Android 机,就转了 Apple,两个月前, Apple 下架了中国区所有的 VPN 应用,切断了大部分人的自由之路。而在没有能力肉身翻墙的情况,我也被逼,终于着手注册一个美区 Apple ID,至少目前为止,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有理由相信,在当前的荒唐盛世下,未来获取的自由的出口会逐渐收窄,但自由是精神鸦片,当我们习惯了它,就再离不开,即便会付出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