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小W同学就要离职了,并且打算停下来两三个月,静心学习提升。很多人问她为什么在有好的薪水和职位的情况下,还要这么做呢?她回答的大意是意识到自己深层次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之后再来考虑自己的工作。且不论她这么做的利弊,她确实是大家公认的能够自我鞭策的人。今天想要聊一聊的就是“自我鞭策”。
人生的S曲线
在我心里,自我鞭策的第一人是佛陀。就拿大家还听说的比较多的《金刚经》来说,它的经名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说,通过修习般若波罗蜜,获得像金刚一样能斩断一切妄念的智慧。那怎么修习般若波罗蜜呢?先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修到般若(合称六波罗蜜)。有多难修呢?以忍辱为例,有人说自己的修养很好,别人怎么说他,他都不生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他的父母、老婆孩子说他呢?拿他和别人比较呢?我们都知道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痛苦。有多少不生气,只是没被说到心里的痛罢了。“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这已经很难了。
那怎么办?
曾经认为,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条S型曲线一样,在初期人的成长很慢,渐渐地随着自己的努力和时间的推移,迎来成长的高峰期,高峰期后逐步平缓。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努力精进,最后在生命的尽头看到自己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这就是你的命了。

而在这条S型曲线上不断努力、改善自我的同时,却陷入了一个平缓期的陷阱,自己的认知领域有限、缺乏动力导致无法持续改善。这时,是时候换一条线了。
人生的双S型曲线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谈到资本时说,当他们融完资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资本市场是这么一个东西:原来他只觉得他们是做生意,挣点钱,后来发现不对,资本市场找你要的不是钱,不是生意,甚至不是很大的生意,要的是两个字“增长”,你的钱挣很多不行,必须越挣越多才行。后来发现原来资本找你要的不是增长,而是持续的增长——增长速度还要越来越快。到后来他又发现不对,资本要的根本就不是增长速度,要的是你的增长速度超越预期——现在不管有多好,他们都要求更好,而且比他们想得还要好。
那怎么做到呢?可以借鉴“S型曲线”。
所谓“S型曲线”理论是指,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条独立的“S型曲线”,一个技术在导入期技术进步比较缓慢,一旦进入成长期就会呈现指数型增长,但是技术进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线顶端,就会出现像之前说的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会有新的技术在下方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

借着S曲线理论,我们需要像资本一样,寻求自我的高增长:在获得很好的成长的情况下,就需要开始寻找新的成长点。通过投入到新的成长点中,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就像佛陀修持精进,也要经过忍难苦行、修持六般若,最终才能睹明星而悟道。
切换的策略
就在你想要改变的时候,总有两只拦路虎:“改变的痛苦”和“可能的失败”,然后很多人就还是老路走到黑。这是人之常情,人们相较于延迟和复杂的结局更倾向于简洁及时的结果。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双曲贴现”。痛苦带来的不适感、对损失的厌恶,让你无法行动。
这就要提到改变的内涵了。我们要做的不一定是巨大的改变,应是本质的改变。本质的改变可以很小,只要持续就会迎来明显的质变。也可能会损失,但小步改变,损失可控,而未来的收益却很大。
当然,是否改变,怎么改变,有时你怎么分析都拿不定主意。这时,去求神问卜吧。[别打我哦]一支签文,能让你知道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你坚定自己的心意。
最后,还有一碗鸡汤与君共饮,来自《金刚经》的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会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修行,也会坐在电脑和手机的旁边修行,无论在哪,他只是在修得众生的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