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的理解孩子,但其实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孩子!
昨天家里买了一些圣女果,本来是想给宝宝吃的,宝宝看见圣女果的时候也迫不及待的伸手去要,但是当我给了她之后,她只是在手里拿一拿,啃一啃,随后就丢掉了,并不咽下去。我想,既然她不喜欢吃圣女果,那就不再给她了!
后来,我抱着她进了厨房,她看到了灶台上盘子里的圣女果之后,依然兴奋的伸手大哇哇喊着表示想要。
难道是还想吃?于是我又给了她一个,但这次宝宝并没有放进嘴里,而是直接拿起来,下意识的想要把它扔出去,于是我赶紧伸手放到她的手下,想要接住。
可是宝宝,她的手却挪开,故意躲避我接她的手,并不想要这个圣女果掉到我的手上,而是把它扔进洗碗池当中,并且很期待地看着它。

我说了她一句小调皮,于是把那个圣女果捡起来不再给她,可是她大喊大叫,表示抗议!于是我又只好拿给她,但是她立刻又重复刚才的动作,依然拿在手里想要扔,但是当我去接的时候她又避开我的手,努力的扔进水池当中!
如此两三次之后,我一边说她~你是不是小捣蛋?不吃的话为什么还要扔呢?而且,妈妈接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躲开妈妈的手呢?
同时,我又对这个行为产生了探索和联想,她为什么想要把这个圣女果扔到水池里,当圣女果掉进洗碗池中,她又很兴奋的去看着,很认真的盯着,并且充满期待,她在期待什么呢?
于是我联想到前几天她玩了一个小球,当时是姐姐的一个小弹球的,那个小球掉在地上总是会弹起来弹得很高,我也在她的面前给她表演过弹小球,我突然想到,她也许是把这个圣女果当成了那个小球?
因为我们买的圣女果是非常圆圆的那种外形,她也许会想,都是圆圆的,应该会弹起来?
而且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玩一首儿歌里面有很多圆形的物体~
太阳圆圆,天上飘呀飘!
苹果圆圆,树上摇啊摇!
露珠圆圆,水里跳呀跳!
饼干圆圆,宝宝嚼呀嚼!
我想,很有可能宝宝是期待着这个圣女果也能够弹起来,所以她才会故意扔到这个水池中,那么接下来,这个就很好解决了。
我对宝宝解释,这是一种水果,不可以玩,没有弹性的,所以跳不起来哟。只能吃哦,并且拿起一个放进我的嘴里,示范给她看。
当然(,也许她听不懂。
不过我感觉到,从这件事情上我又深入的了解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求知欲。
我想,如果她是一个大的孩子,那我们可能会不会认为她是在故意捣乱,我们只是简单粗暴的制止她,而没有去探索她背后真正的这种求知欲呢?
那她现在是一个小婴儿,不会自我表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忽略掉她大脑的这种真正的探索和疑问,而及时给予辅导跟进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表象而忽略掉孩子背后真正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的了解孩子,其实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孩子。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分析力,遇事要多问几个问号,一步步探索。
您同意吗?
最好的爱不是给予,而是我懂你

网友评论